革幼而聰敏文言文表現勤奮

2025-04-16 13:50:11 字數 1466 閱讀 5009

古文翻譯。 革幼而聰敏

1樓:閒擲葡萄

江革從小表現 得就很聰明敏捷。

原文: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柔之深加賞器,曰:

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兄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

服闋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宿衛,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梁書江革傳》)

革幼而聰敏文言文啟示

2樓:天線小不點

(江革)就喜好史學,不僅聰穎,而且勤奮學習,愛好讀書。

革幼而聰敏文言文翻譯鍵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3樓:313傾國傾城

1.江革敏而好學。他六歲便能寫文章。父親去世後,與弟弟在貧困中仍能堅持讀書,不知疲倦。母喪結束後,又與弟弟一起赴太學學習,成績很優秀。

2.江革為官剛正。武陵王年少驕縱,高祖讓江革輔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長史、會稽郡丞時,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民安吏畏,百城畏服,連武陵王也怕他。

3.江革清正廉潔。他將要離開會稽時,百姓贈送的禮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給的一條小船返京。由於船不平穩,渡江危險,便在岸邊搬取十多塊石頭來壓艙。

4樓:百尺竿頭

個對付法規的規定的方法。

革幼而聰敏的譯文

5樓:觸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孿生弟弟江觀一起相依為命,讀書也沒有老師朋友指點,兄弟兩人就互相勉勵,讀書精力始終沒感到疲倦。十六歲時母親也去世了,他因為孝順而聞名。服喪完畢後,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來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

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於是就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

革幼而聰敏的註釋

6樓:抹黑俹

革:人名,江革。

柔之:江革的父親江柔之。

深:十分,很。

艱:去世。賞器:讚賞,賞識。

興;振興。俱:一起去。

父艱:父親去世。

弟觀:江革的弟弟江觀。

同生:孿生兄弟。

少:年少的時候。

傍無師友:讀書沒有老師和朋友指點。

興:振興。俱:都聞:聞名。

過:經過,拜訪。

耽:入迷。敝:破舊。

著:穿訓勖:督促,勉勵。

宿衛:值夜班。

欽重:敬重。

襦:短襖。服闋:服孝期滿。

齊:南朝齊。

形容古人勤奮的文言文,古人寫文言文的方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

文言文而的詞性,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文言文斷句涉及「而」相關,文言文斷句問題 1 則字前面為什麼不用斷句? 2 為什麼是自字前面斷句而不是後面?

樓主又沒問而做什麼成分。文言文斷句,只是為了幫助理解,虛詞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不同,有時起強調作用,則需要斷,有時起順帶作用 也就是 而 前後的內容是一體的 則不能斷,否則會把乙個完整的句子砍成兩半。另外文言文斷句靠的是語感,技巧這方面應該多練但不能喧賓奪主,重要的是多讀古文。還有,如果語感沒有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