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午夜的懺悔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但是
作用:轉折
高中文言文實詞而字的翻譯都有哪些
3樓:文以立仁
「而」是虛詞。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4樓:季安媽媽
總結一下,背誦
連詞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比」字在文言文中怎樣翻譯?
5樓:又是一魚人
連線、比較、核對、等到、具備、和諧。
連線,接近
出處:家人失火,屋比延燒。——《史記·汲黯列傳》
比較;考校,核對
出處: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楚辭·涉江》
及,等到
出處:比至定陶,再破秦軍。——《史記·項羽本紀》
勾結;偏愛
出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立其子,不為比(偏愛)。——《左傳·襄公三年》
通「庀」。具備
出處:比樂官,展樂器。——《周禮·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禮·世婦》
以敦比其事業。——《荀子·榮辱》
和諧出處:聲比則應。——班固《漢書》
文言文中以字怎麼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1.(象形。甲骨文本形象。金文本形,象人。本義:用)
2.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3.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係疏遠的人離間關係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4.使,令 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憑藉;仗恃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認為,以為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8.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人少勢弱的一方)
9.做,從事
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
名詞:1.原因,緣故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
2.無固定職業的人
以閒民。——《拾雅》
候疆候以。——《詩·周頌》
3.以色列的簡稱。如:阿以戰爭
介詞1.把,拿——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3.依,按,憑——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
5.在,於——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範圍
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從,自,由——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
今以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
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裡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連詞1.為。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因為,由於——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
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和,而——表示並列關係
夷以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
5.則,那麼——表示條件關係
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
6.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
7.表目的或結果等
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助詞1.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
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詩·邶風》
3.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
4.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
高中文言文求翻譯
1,沛公帶領百餘名騎士由項伯介紹去見項羽,向他說明並沒有拒絕他入關的意思。2,項伯屢次用身體掩護他。3,我死尚且不推辭,難道只怕一杯酒嗎?4,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去結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聲。5,他們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間那樣密切。6,皇帝隨便地說 我死之後把帝位傳給梁王。7,竇嬰也看不上詹事這區區...
翻譯成文言文,中文翻譯成文言文
京城有某甲者,至市鬻肉,路中內急如廁,懸肉於廁外。某乙見之,遂竊以去,尚未及遠甲即出,乙急將肉銜於嘴。甲尋肉未果,求之於乙,乙曰 汝蠢然也,懸之於眾目之矢,定失之於眾手之竊,不若吾銜之,且看其耐何?偷肉 標題吧 有一夫甲至京賣肉,見一茅房,欲解手,掛肉於其外。乙見狀,偷之匆匆,未走,那夫甲已出,擒住...
高中文言文中的而字表假設的句子有哪些
1 諸君而有意 瞻餘馬首可也。出自清朝徐珂 清稗類鈔 戰事類 這句話的意思是 諸位如果有意,看我馬頭的指向,聽我的指揮。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出自 論語 為政 這句話的意思是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3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出自 荀子 勸學 這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