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2025-04-20 17:45:39 字數 4250 閱讀 6502

1樓:賁文玉世賦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意為「自然之道是靜止的,所以天地萬物由此而生」。

自然之道靜」意味著自然的法則是以靜止為基礎的。這種靜止並非真正的靜止,而是一種不斷迴圈、不斷重複的狀態。比如,天體運動、四季更替、生物生長和死亡等,都是一種不斷迴圈的靜止狀態。

這種靜止的狀態也正是天地萬物生長的基礎。在自然界中,萬物都是從一種靜止的狀態開始,經過不斷的生長、變化,最終又回到靜止的狀態。這種迴圈往復的過程,就是自然界中萬物生長的過程。

因此,這句話也提醒人們要遵循自然之道,保持內心的平靜和靜止,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之源。同時,也要尊重自然界的規律,保護自然環境,讓自然界萬物能夠自由生長。

2樓:天然槑

白話解譯:自然天成、先天之先的大道,他獨立不改至清至靜,靜極生動,動而愈出,所以天地萬物會從中蓬勃生髮。

後天有形的器層面的天地萬物規律,則是逐漸變化推移的,所以在此過程中,陰陽雙方的此勝彼退就成為這個後天世界運轉的動力。

陰陽交替互相推動,天地萬物的自然轉化才能順利進行。

太易先生妙解《黃帝陰符經》

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之道在於生萬物

3樓:機器

天地之間總離不開乙個「道」字。

人在天地間,總要守「道」,安守道德,明白道理。行在人海中,總要知「道」。通曉道義,接收道妙。道自天然,又在人為。道生百善,又滅百惡。

道」極有意味,它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而生,它看不見,聽不著乎物,摸不到,抓不住,卻處處有道。

道,不是偏離規律的背道而馳,是順勢而為的人間正道;不是眾人所指的離經叛道,是合乎自然的正己守道;不是投機取巧的旁門左道,是努力堅持的陽光大道。

道是遇事果斷,心胸寬闊,律己嚴明,待人和氣的處世之道。是一點詩意,一幅畫意,一些隨意的養心之道磨頃念。是做人有情有義,生活有滋有味,做事有聲有色,人生有進有退的立身之道。

它也是取捨之道,露藏之道,巧拙之道,虛實之道。還是孝悌之道,忠義之道,誠信之道,敬畏之道。如果最後你贏得了寬厚之道,那才是真正的王道。

易經》上說:「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有人之道,人之道在於成萬物。」

天之道是一種行事原則與規律。混沌初開,乾坤空淨。日月星辰,輪迴交替。無人約束而秩序井然,各行其道。

地之道是一種無窮耐力與隱忍。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無人催促而繁衍不止,生生不息。

人之道是一種恆久蓄藏與堅持。發揚長處,彌補不足。刻刻努力,時時自省。無人懈怠而從不放棄,永不衰竭。瞎困。

道無影無形,無名無狀,可它就在你我之間存在,被人津津樂道。它方圓互融,濃淡相宜,高低適合,大小有度。

道無窮無盡,無始無終,可它就在你我身邊圍繞,顯得頭頭是道。它捨得自如,來往隨緣,鬆緊適中,輕重恰當。

自古以來,從道而生,離道而滅。它有時無中生有,有時由靜轉動,有時柔中帶剛,有時水火交融。我們左右不了它,只有尊重它,惟願順應它。

道,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無所不用,無所不在,無所不達。道,無形抓不住,無名說不出,無情動不了。

道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影響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自然之道在於靜

4樓:星座家

老子講:「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在於靜」,只有平靜的心,一切才歸於自然!

你看山間樹木花草,無不靜靜生長,靜靜滅亡 ,靜靜再生長,週而復始!

靜首先是不去爭,沒有任何爭的心,沒有任何慾望心。

靜有幾個層次,幾個階段:

自己的心情相對於自己平靜,是平靜的第乙個階段。

第二個平靜的階段是別人覺得你很靜,自己也很靜,這個相對比較真實了。

有的人一點都不靜,而他自己覺得我挺靜的呀,但別人看著你都不靜,你自己覺得靜那叫假靜。

真正靜的人就像孔子見到老子一樣:老子像呆若木雞,猶如蛟龍也。

他看到老子像雕塑一樣站立在那裡,紋絲不動,說話也紋絲不動。

真正的靜是心如止水,一點波瀾都沒有。

平靜的第三個階段是消滅心靈垃圾的階段。

很多人為什麼靜鄭姿不下來?

因為你心裡的垃圾太多了,你就靜不下來。

只有經過大量的參悟,把對應的心情茄叢中給清除了,才能達到清靜。

所以古人造了兩個字叫「清靜」,不清除心靈垃圾不能靜,所以叫清靜。

第四個階段也是最高階段,是沒有分別心的靜。

分別心是指:好壞、對錯、美醜等等的二元對立,而真正消除了分別心,平靜顫山才達到上善的靜、至上的靜。

天地萬物,唯靜不變

5樓:白露飲塵霜

請問,哪一種心情能夠長久地保持?

生氣,長時間地生氣,你身體會吃不消的。

興奮,長時間地興奮,也是吃不消的。

鬱悶,長時間地鬱悶,會得抑鬱症的。

那就高興,長時間地高興,你能睡得了覺嗎?

你看來看去,哪一種心情能夠長久保持,就只有安靜了。

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是人生必經經歷的,一切都要發生變化,唯有安靜才是永恆的。

你可困畢以用碼虛安靜的心情去做很多事情,包括睡覺。如果你不是做需要運用情緒力量的職業,比如運動員,演員,歌唱家等 那你完全可以長久地保持安靜的心情。當然修煉到一定的地步,做這些職業也可以保持安靜。

天地萬物,總在發生變化,而我們的感覺也會隨著變,那我們就遲尺燃容易被事情給帶到痛苦的感覺去了。如何辦呢?

心靈雞湯會告訴,我們應該讓自己保持著,積極,樂觀,熱情,快樂等正面的情緒或想法,去面對我們複雜多變的生活。

有用嗎?短時間有用。但是如果長期勉勵自己,你會感覺到心累。

就好像,你連續看喜劇電影一樣,長時間地笑,你會吃不消的。

我們有過這種體會,在運動的時候,一旦笑場,你就無法使勁了。

很多人有乙個錯誤的想法,那就是負面的想法或情緒,會消耗我們自身的能量。反過來,正面的想法或情緒,會增加我們自身的能量。

其實,無論是負面還是正面,都是過分地消耗我們自身的能量。只不過正面的思想和情緒會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忽略了能量在不斷消耗。

反而安靜,能保持能量不被過分消耗,並且還能有所增加。

什麼是自然之道?什麼是自然之心?什麼叫道法自然?

6樓:網友

「自然之道」就是宇宙萬物運轉的自然規律;自然之道既是無常變化;一粒種子發芽、紮根、破土、生長葉莖、開花、結果、直至乾枯沒有停止變化。動物從胚胎、出生、幼子、青壯、繁殖、衰弱直至老死,一刻也沒有停止變化。

自然之心」字面意思是隨緣之心,結合「自然之道」,意思是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規律都是由「心」生出來的,這個「自然之心」才是根本,是本體。

道法自然」意思是「自然之道」的「道」是以「自然之心」中的「自然」為法則,而自然而然形成並發揮作用。道法自然是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執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最能表達「道」的乙個詞就是自然規律,同樣我們可以反過來說與我們這裡所說的自然規律最相近的乙個字就是「道」。

這包括自然之道,社會之道,人為之道。

7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之道」就是宇宙萬物運轉的自然規律;

自然之心」字面意思是隨緣之心,結合「自然之道」,意思是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規律都是由「心」生出來的,這個「自然之心」才是根本,是本體。

道法自然」意思是「自然之道」的「道」是以「自然之心」中的「自然」為法則,而自然而然形成並發揮作用。

常懷自然之心,便世事自然

8樓:子靜子的人

人所煩惱掛礙,皆因世俗觀念所困。

有的人在學習中設立目標,不達到便心中沮喪;有的人在愛情中設立目標,強迫自己愛乙個人或者不愛乙個人,卻不懂情感自然的道理而在愛情中患得患失,行事不知所謂;有的人在工作中設立目標,因為達標或不達標而悲喜,卻不知其所向的道路。

人常由環境和他人的評價為自己定下乙個角色:善人、惡人、好人、並襪壞人、精英、天才、庸才、下屬、領導者等等。卻很少思考自己本來的面目和能力。

一旦角色與本心(人文環境造就之心)不符,則失其自然,痛苦中謹不堪!

至於如何順從自然之心,我暫時領悟不到太多。但我所知的是,莫因情緒、得失、環境賣蔽基而去強行定義自己,給自己畫乙個圈子。根據自己當前的能力,情感,狀態行事即可。

順心意並非隨波逐流,順心意是擺脫一切無謂束縛而以樂觀的態度活在當下。

萬物自然天下治矣是誰說的?

9樓:科仔又要補

這句話出自《莊子應帝王》

遊心於淡賣攜猜中型,合心於漠」,達到得上瀛所言「通於杳涉,出有入無」之化境。

莊子說「遊心於淡,合氣於漠;萬物自然,隱察天下治矣。」生命的本能修養到空定的境界,然後起用,「順物自然而無容無私」,天下自然大治。

萬物皆有道,何為道,天地萬物皆有道,什麼是 道

道無處不在,不可名狀!天地萬物皆有道,什麼是 道 這裡的道,可以理解為天地萬物運動 變化 發展所具有的客觀必然性,是規律。 戩愛月夜 生克有序,物競天擇。順其自然即為道。 歡迎 不知道我不懂我不知道 天地萬物皆有道!什麼是 道?道 在何處?何處有 道? 處處皆是道,看雖一切本自然,其實自然就是道,天...

是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和人類,為什麼

因為這是神藉著聖經告訴人類的答案。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為什麼?在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黑暗籠罩著無邊無際的空虛混沌,上帝那孕育著生命的靈執行其中,投入其中,施造化之工,展成就之初,使世界確立,使萬物齊備。上帝用七天創造了天地方物。這創造的奇妙與神秘非形之筆墨所能寫盡,非訴諸言語所能話透。第一日,上帝說...

創世紀上帝6天創造天地萬物,為什麼只有第二天創造天的時候沒有寫 上帝看著是好的

創世記中的第二天,上帝為什麼沒有說這是好的,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上帝說了,摩西忘了記,其二就是上帝沒有說。其一是我想的,沒有根據,聖靈怎麼會讓,摩西漏掉這樣重要的資訊呢?其二就是上帝為什麼沒說的理由,也是我推斷的,不作答案僅作為參考。創世記第一章7節 在第二日神造出了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