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的詩意及作者??

2025-04-21 14:05:20 字數 1332 閱讀 1772

1樓:大愚若智

《早發白帝城》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李白。

全詩的字面意思: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迴盪,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全詩如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全詩賞析:

朝辭白帝彩雲間」「彩雲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描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彩雲間」的「間」字當作隔斷之意,詩人回望雲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種種恍如隔世。一說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

如果不寫白帝城之高,則無法體現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雲霄,於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暫、耳(猿聲)目(萬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雲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暝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敗氏皮日還」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裡,巧妙的地方在於那個「還」字上。「還」,歸來的意思。

它不僅表現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核櫻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而「還」字卻親切得如同回鄉一樣。

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詩人說「啼不住」,是因為他乘坐飛快的輕舟行駛在長江上,耳聽兩岸的猿啼聲,又看見兩旁的山影,察差猿啼聲不止一處,山影也不止一處,由於舟行人速,使得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

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乙個「輕」字。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

《早發白帝城》的詩意?

2樓:abc生活攻略

1、《早發白帝城》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把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

2、《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雲昌芹彎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當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趕赴被貶謫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訊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此詩即回舟抵江陵時所作,所以詩題一作「白帝下江陵」。

4、前人曾認為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時所作。然而根據「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意,以及李白曾從江陵上三峽,因此,這首詩應當是他返還時所作。

早發白帝城李白這首古詩怎麼解釋早發白帝城李白這首古詩怎麼解釋。

早發白帝城 李 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注釋 1 白帝 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處長江上游。2 江陵 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3 啼 叫。簡析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流放夜郎 今貴州省西部 ...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有什麼聯絡,古詩早發白帝城和三峽有什麼關係

一 十碗瘦肉 三峽和早發白帝城都描寫了三峽風光,三峽是遊記散文,而早發白帝城是詩歌,但它們專在內容上是對應的,如 三峽的第2段與這首詩的1,2,4句相印證,都表現了三峽水流速度極快 三峽的第4段與詩的第3句對應,都是些連續不斷的提交 三峽的第1段則和始終的 萬重山 相對應。早發白帝城 是一首七言詩,...

早發白帝城的歷史背景資料

唐肅宗乾元二年 公元年 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琳案,被皇帝發森冊配流放夜郎。在李白取道四川赴貶地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昌信時,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詔書,李白驚喜交加,旋耐春輪即放舟東下江陵。所以這首詩的題目也叫 下江陵 此詩書寫了作者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早發白帝城的歷史背景 早發白帝城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褲橡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