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313傾國傾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虛詞的用法:
(1)利
天時不如地利:有利條件
兵革非不堅利:銳利
(2)之
三里之城:的,助詞
多助之至:到
天下順之:代詞,指得道者。
環而攻之而不勝:代詞,代指這座城
(3)時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氣候,時令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時機,機會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代,朝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當時的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季度,季節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時候
(4)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5)去
委而去之:離開,逃離,逃亡
去死肌,殺三蟲:除去,去掉
西蜀之去南海:相距,遠離
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別處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也:距離
(6)勝
環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予觀夫巴陵勝狀:非常美好,美妙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盡,完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擔,能承受
日出江花勝紅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勝過,超過(7)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頑固
固以怪之矣:原來,本來
君子固窮:安守,堅守
(8)亡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逃跑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滅亡
(9)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城
城非不高也:城牆
解析幾個虛詞用法。
虛詞「而」的用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例子不對
而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係:
l.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十則》)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承接關係,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環而攻之而不勝。
前乙個「而」就表示承接關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折關係,譯作「但是」「可是」「卻」。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遊記》)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③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隆中對》)④環而攻之而不勝。後乙個「而」字表示轉折關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遞進關係,譯作「而且」「並且」或不譯。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5.修飾關係,可譯為「地」「著」,或不譯。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遊記》)
4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知道文言虛詞「而」的主要用法嗎
5樓:暴走の天使
【而】⑴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
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
①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②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④朝而往,暮而歸。
⑤掩口胡盧而笑。
⑶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③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⑷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
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④秦師輕而無禮。
⑸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餘聞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④滅滑而還。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軍驚而壞都舍。
⑺通「爾」,你,你的。例:
①而翁歸。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於茲。
(而已)罷了。例: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得惟我而已。
⑤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後」才,方才。例:
①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③三月而後成。
④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⑤假諸人而後見也。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例: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6樓:匿名使用者
新春快樂 、福壽安康、 歲歲平安 、年年有餘恭喜發財 、財源亨通 、金玉滿堂 、喜氣洋洋萬事如意 、大吉大利 、三羊開泰、 財源廣進四時喜慶 、五穀豐登、 四時如意、 萬事遂心龍吟國瑞 、虎嘯年豐、 龍興華夏、 燕舞新春平安無恙 、吉慶有餘、 百花獻瑞 、百花齊放福星高照 、恭賀新春、 吉慶有餘 、福享新春喜氣盈門 、歲且更始 、時乃日新 、三陽開泰心想事成 、五福臨門 、五穀豐登 、迎春接福春光駘蕩、 國步龍騰 、門凝瑞靄、 戶發春光風光勝舊 、歲序更新、 天翔紫燕 、地暖春風天高地闊 、人壽年豐、 天開淑景 、人樂豐年萬物回春 、天開化宇 、人在春台 、一門瑞氣萬里春風 、春回柳葉 、賦獻梅花 、千祥雲集百福駢臻 、人登壽域 、世躋春台、 百尺竿頭萬馬奔騰 、全家福氣、 滿院春光、 慶雲躍日金玉滿堂 、龍鳳呈祥、 龍門精神 、百業興旺芳草迎春 、江山秀麗 、榮華富貴 、一帆風順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 開春大吉 、五穀豐登五福臨門 、萬事順利 、萬事順意、 六蓄興旺榮華富貴、 金玉滿堂 、鵬程萬里 、萬古長青笑逐顏開 、心曠神怡、 鶯歌燕舞 、招財進寶新年快樂 、學業有成、 福星高照 、萬事如意喜鵲鳴春 、花香四季、 月滿一輪 、花迎春光勵精圖治 、革故鼎新、 抬頭見喜 、舉步迎春財源廣進 、恭賀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發財萬事如意 、合家歡樂 、飛黃騰達 、萬事順意
虛詞之,以的用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哪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
7樓:313傾國傾城
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拼音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音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拼音版如下 ti n sh b r d l d l b r r n h s n l zh ch ng q l zh gu hu n r g ng zh r b sh ng f hu n r g ng zh b y u d ti n sh zh y r n r b sh ng...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站在正義 仁義 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 違背道義 仁義,必然陷於孤立。讀音 d d o du zh sh d o gu zh 出處 戰國時期 孟子 孟子 公孫丑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體現了孟子怎樣的治國主張
這篇短文一開頭就提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一觀點,指明 人和 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 就是下文說的 多助 和 天下順之 即人民的支援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 民貴君輕 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對這一章的注釋是 尹氏曰 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釋是 民和為貴,貴於天地,故曰得乎丘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