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為人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意思是: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
原文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注釋⑴ [天時]指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
⑵ [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
⑶ [人和]作戰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⑷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
⑸ [郭]外城。在城外加築的一道城牆。
⑹ [環]包圍。 ⑺ [池]護城河。
⑻ [兵革]泛指**裝備。兵,**;革,甲冑,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⑼ [委]放棄;[去]離開。
⑽ [域]這裡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劃定的疆界。
⑿ [固]鞏固。
⒀ [山溪]地勢;山河。
⒁ [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 者,...的人,次處特指君主 下同。
⒂ [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極點。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順] 歸順,服從
⒆[故]所以。
(20)[是]這
譯文孟子說: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方圓三里的內城,方圓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所以說:
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劃定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援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會背叛他。
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內外親屬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勝利。
2樓:薩底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3樓:無土墓
《孟子·公孫丑下》
【原文】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 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7)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戰,戰必勝 矣。」
【注釋】
①天時、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 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苟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這裡所說的「天時」則 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 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
即護城河。 ④兵:**,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
革:皮革,指甲冑。古代甲冑確 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
(5)委:棄。(6)域民:
限制人民。域, 界限.(8)畔:同「叛」。
(9)有:或,要麼。
【譯文】
孟子說:「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 如人的齊心協力。乙個三里內城牆、七里外城牆的小城,四面圍 攻都不能夠攻破。
既然四面圍攻,總有遇到好時機或好天氣的時 候,但還是攻不破,這說明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另 一種情況是,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冑不是 極利和堅固,糧草也不是不充足,但還是棄城而逃了,這就說 明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所以說:
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 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 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 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 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
以 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必然是不戰 則已,戰無不勝的了。」
【讀解】
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三 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如我們在注釋中所引, 荀子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
但 他並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並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裡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係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
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 軍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 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極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
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種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論語·子路》各國人士 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兒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 **還用得著「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趕也趕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於我們為 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價國際關係,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 還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體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 之中。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豐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 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 呢?
4樓:盤泉宇翮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5樓:匿名使用者
選自孟子二章,見初三語文課本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6樓:匿名使用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7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解釋:道義;寡:少。
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必陷於孤立。
希望採納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9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陷於孤立。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第一章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0樓:荒草叢生的沙漠
《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1樓:來自翠微峰欣喜若狂的餘雀花
孟子,人教版語文課本九年級下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得道者多助和失道者寡助各事例,得道者多助和失道者寡助各五個事例?
1 商湯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湯得道多助。2 周武王姬發伐商紂,商紂王失道寡助。3 西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陳勝和吳廣得道多助。4 隋末隋煬帝楊廣無道,各地農民起義,瓦崗軍得道多助5 瓦崗軍首領失道寡助,英雄豪傑紛紛投靠得道多助的李淵 唐 6 元順帝無道,朱元璋率領的紅巾軍得道多助。成湯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拼音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音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拼音版如下 ti n sh b r d l d l b r r n h s n l zh ch ng q l zh gu hu n r g ng zh r b sh ng f hu n r g ng zh b y u d ti n sh zh y r n r b sh ng...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虛詞用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哪些特殊的文言文句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虛詞的用法 1 利 天時不如地利 有利條件 兵革非不堅利 銳利 2 之 三里之城 的,助詞 多助之至 到 天下順之 代詞,指得道者。環而攻之而不勝 代詞,代指這座城 3 時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氣候,時令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時機,機會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