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買賣人兒
古人起字有什麼講究?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這風氣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普遍了。《禮記·曲禮上》稱:「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
」貴族男子二十歲時(成年)行加冠之儀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時可以盤髮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後來亦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起來,這取字的規矩最初是囿於上層社會的圈子,但後來漸漸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習。
那麼,字與名是什麼關係呢?《顏氏家訓·風操》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廣義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涵的發揮。例如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雲長,鮑照字明遠,陶潛字淵明,白居易字樂天等等,都是詞義互見,相輔相成的。蘇軾,字子瞻,假如我們知道「軾」字的古義是指車子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子」則系夫子自稱,那麼憑欄而望稱之為「瞻」也就是順理成詞了。
他的另乙個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蘇軾排行第二,加「和」字則含有吉祥意,了解這些字的本義再看表字,含義就明確了。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字裕之,人「好問」而學識「裕之」,這字取得實在妙;清代戲曲家李漁的字為「笠翁」,則又可謂以俗字見雅趣了。也有的乾脆拆名為字,簡便好記,如清代詩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
又有些人喜歡取許多字,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文人中多字的冠軍,大概要算清初杭州肖山的毛奇齡(一名甡),他一字兩生,又字大可、齊於、於、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遲、春莊、僧彌、僧開等等,真是隨心所欲,莫名其妙了。
至於文人學士在名、字之外再取別號,也是不可少的雅事,而這號又往往比字取得更玄乎乃至無跡可尋,但大多數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少人喜歡以曾經居住或逗留過的地名風物為號,如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雲:「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李白五歲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之青蓮鄉,後因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後,「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取「東坡」為號還有仰慕白居易的意思,因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縣)曾於東坡屋地栽花自娛,詩嘗數言及「東坡」,蘇慕而效之,遂以為號。蘇軾的這個號在文壇與民間最為普及,他其他的別號多達三十餘個,有以排行、籍貫稱的,如:
大蘇(以別於其弟蘇轍)、峨眉先生、眉山公;有以職官學名行世的,如:蘇使君、蘇賢良、西湖長;也有因人格、詩風自稱或被人稱,以及旨在揄揚胸臆的,如:坡仙、謫仙人、狂副使,不一而足。
從他的這許多名號也可見出古人取號的廣泛與無限制,多號也就習以為常了。不少的文人還因傳聞軼事或佳句而得號,如晚唐溫庭筠年輕時參加科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叉」,這很近於是一種綽號或謔稱了。宋代詞人張先因有三句寫「影」的佳句,被譽稱為「張三影」;元末袁凱因詠白燕詩出名,人呼「袁白燕」;清初王士禛作《漱玉詞》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之句,一時稱善,遂號為「王桐花」。
這些都是以詩名人的例子。以署邸、書齋名為號也是文人的一種慣例,清代詩人袁枚在江寧(今南京市)小倉山築隨園定居,因號「隨園老人」;清代藏書家錢曾的藏書樓名叫「也是園」,他的號就稱為「也是翁」。
按你的姓名要取字的話,可考慮「儲才」二字。良(優良的才)通梁(棟樑),名字當然就是國家很有才能的人。按古人名、字通講的道理和關係,儲才當然就是儲存的優秀人才,儲才還通儲財、出彩,蔣儲才就是蔣家為國家儲存的人才;蔣儲才也是將來一定出彩、將來一定儲財、將來一定出才(能)。
古人取字有什麼講究?
2樓:小紅帽變成狼
1、成年才可以取字
取字表示進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結婚生子了。《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意思是男子在20歲行冠禮時加字,女子在15歲行笄禮時取字。略有不同的是,笄禮是女子在訂婚以後出嫁之前舉行的,如果一直沒有訂婚,20歲時舉行也可以。
2、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長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孫堅的其中四子了: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3、字是名字的延伸
意義相延的:即表字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
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白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楊達,字士達。
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取字的原因:
1、取字是為了尊重的需要
《儀禮·士冠禮》上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古人認為,名卑字尊。成年之後,朋友等人如果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所以要稱字。
2、取字是為了避諱
古人如果名字犯諱的話,就避用其名而稱其字。如房玄齡等人編撰《晉書》時,為了避唐高祖李淵諱,就避名稱字,所以公孫淵就稱公孫文懿,劉淵就稱劉元海,褚淵就稱褚彥回。
3樓:走貓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種多樣,概括地說有以下幾種。
扣合式:名與字扣合嚴密,共同表示乙個深刻內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鞏,字子固,扣合為「鞏固」。
並列式:名與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屬性的兩個方面。孟子,名軻,字子輿,
「軻」與「輿」都同車有關係。東漢文學家王充,字仲任,「充」與「任」屬性相同。
注釋式:名與字有互相注釋的作用,使道理講得透切。東晉葛洪,字雅川,
有「大川洪濤」之意,寓有履行常規慣例,遵循和師法先賢道德規範之意,表達了遠大的志向。
同用式:名與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馮夢龍,字猶龍,同用乙個「龍」字。
明末清初戲曲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乙個「玉」字。
相對式:名與字對立相匹,對照強烈。南宋哲學家朱熹,字無晦,「熹」同「晦」明暗相對。現代戲劇家洪深,字淺哉,「深」同「淺」相對。
因果式:名與字互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規律。南宋辛棄疾,字幼安,從小**病疾,自然得獲安康。元朝馬致遠,字千里,駿馬賓士可致千里之意。
推導式:以其名而推其字,反之亦然。如唐張九齡,字子壽,「九齡」正屬「童子之壽」也。唐李賀,字長吉,吉宿長臨,正應慶賀。
呼應式:名與字互相呼應,揭示出意義。如東晉郭璞,字景純,正是「璞玉」同「純良」呼應。清孔尚任,字舉重,「任」同「重」呼應,寓有「任重道遠」之意。
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為使用。南宋陸游,字務觀,其名字仿效了北宋
詞人秦觀,字少遊。西漢司馬相如因慕戰國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為「相如」。
古人有名有字。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
為什麼有了名,還要取字呢?《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孔穎達為《禮記·檀弓》的「幼名,冠字」作注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就是說,這是出於尊重的需要,出於「為長者諱」的需要。
古人先名而後字,因此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應」的原則,即字與名之間有一定的聯絡。《白虎通義·姓名》:「旁(傍)其名為之字者,聞其名即知其字,聞其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
」名與字之間的聯絡可以是語義方面的,也可以是字形方面的,這就是漢語漢字對名字的影響。
名與字在語義方面的聯絡有很多態別。有的字和名是同義詞,如宰予,字子我,「予」、「我」同義;許慎,字叔重,「慎」與「重」同義;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同義;褚遂良,字登善,「良」與「善」同義。有的字和名是反義詞,如韓愈,字退之,「愈」與「退」反義;趙孟頫,字子昂,「頫」與「昂」反義。
有的字與名具有聯想關係,如冉有,字子求,須「求」才「有」;趙雲,字子龍,「龍」由「雲」生。有的字與是同類關係,如孔鯉,字伯魚,「鯉」是「魚」類,鄭樵,字漁仲,「樵」夫與「漁」翁為侶。
字與名在字形方面也有聯絡,古時有所謂「由名省形制字」的方法,就是離析「名」的字形而得「字」。如秦檜,字會之,「會」為「檜」的乙個組成部分;姚椿,字「春木」,「春木」是對「椿」的離析;毛奇齡的字很多,有兩生、大可、齊於、於、初晴、晚晴、老晴等,其中「大可」是對「奇」的離析。
因為姓名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人們取名時,往往又據姓而取。有的是取語義方面的聯絡,《唐書·魏徵傳》有「雲朝霞」,《五代史·伶官傳》有「鏡新磨」,《遼史·伶官傳》有「羅衣輕」,現在有「成龍」、「牛得草」、「馬識途」、「馬伯樂」等叫法,都是名因姓取。有的是取字形方面的聯絡,如老舍,姓舒,名舍予;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聽覺特別敏銳,又姓「聶」,人們依據「聶」的字形親切地稱他「耳多」,他就以「聶耳」為筆名,最終以筆名行世。
除了姓名有字形、字義的聯絡以外,古人還有改姓的做法,也往往利用漢字的形體聯絡,如漢代淮陰侯韓信之後改姓「韋」,「韋」是「韓」的一部分;明代方孝孺族人為避禍而改姓「施」,用的是民間把「施」拆為「方人也」的習慣,暗含「方家後代」的意思。
4樓:三三見千
1:講究五行生剋。
2:避用:過滿溢的字/過剛猛的字/帶虛榮的字/帶暗音的字3:不可用太俚俗的字。
4:不要用太冷僻的字。
5:不宜用筆畫太多的字。
6:避用部首或偏旁完全相同的字。
古代人取字有什麼規則
5樓:墨海愚者
主要的規則一是要與名相關,二是字數限制,一般可以是單字或者雙字,不超過兩個字,其它沒有特殊要求。
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如李白,字太白,常以字行。
字一般有一言字、兩言字。最多的是兩言字。字數的限制主要是為了方便別人稱呼。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
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
古代人腰裡的玉佩有什麼作用,古人的腰間為什麼要佩戴裝飾物?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 玉石之國 的美名,古人視玉如 寶,作為珍飾佩用。古醫書稱 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 並稱玉是人體蓄養元氣最充沛的物質。認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與其協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熱,平煩懣之所,滋心肺,潤聲喉,養毛髮。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 擺飾 裝飾之用,還用於養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
古代人起名為什麼還要起字什麼,古人為什麼有了名字還要有字?那有什麼意義?
名 字 各有分工 名 皇帝 上級 父母 自稱 謙稱 其他人叫別人的 名 是不禮貌的 字 平輩 朋友 等等 用得最多 如果尊長也叫你的 字 則表示親近 人的稱號。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 字分開使用。今合稱 名字 則指姓名或名。參見 冠禮 笄禮 名字是人的一種稱呼,一種代表。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
古代人怎麼稱呼」食堂?「,古人叫食堂叫什麼?
食堂 在古時稱為伙房 膳房。1 伙房 古時多人共食或集體 單位的廚房。現指學校 工廠等集體單位的廚房。示例 清昭槤 嘯亭雜錄 癸酉之變 時有數十賊入慈寧宮伙房者,莊王首射一賊。譯文 當時有幾十個賊人闖進慈寧宮的廚房,莊王先用箭射中乙個賊人。2 膳房 一般為古代御膳房的省略稱呼,掌帝王膳食之所。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