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的論證思路是什麼,關於《魚我所欲也》問題(20分鐘內回答加懸賞)

2021-05-02 16:35:07 字數 3271 閱讀 7870

1樓:甲高無夢桐

第一段分為四層

①「魚,我所欲也」——「捨生而取義者也」運用設喻,將生命與利益比作「魚」和「熊掌」,引出中心論點。

②」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從正面闡述,說人們把「義」的價值看得高於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寧願赴死也不願行不義。

③「如使人之所欲」——「所惡有甚於死者」

正反對比,進一步闡述「義」重於「生」的道理。

先從反面論述,用兩個假設複句反問。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接著用「由是」開頭的句子做正面論述,說明事實上人能不貪生,不避患;最後用「是故」兩句得出結論,證明「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因而人能捨生取義。

④「非獨賢者」——「賢者能勿喪耳」

運用遞進論證法,前文已論證「義」字的存在,這裡使主題昇華,證明「義」字不只是少數賢者具備,而是人人皆具備,只是賢者更能保持罷了。

第二段分為三層

①「一簞食」——「乞人不屑也」

從正面舉例,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呼爾」、「蹴爾」而與之,則「行道之人」與「乞人」也不屑接受,這就是「羞惡之心」。

②「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從反面舉例,說明不辨禮義而收萬鍾之祿,是失其羞惡之心,是為求「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這些比生死都輕的身外之物,這樣的做法,不過是見利忘義。

③「鄉為身死而不受」——「此之謂失其本心」

運用排比句,以「鄉」與」今」對比,指出為得到宮室之美、妻妾侍奉、窮人感激而見利忘義,就是喪失了「本心」。

第二段總結

運用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作者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作對比,按財富的數量來說,「萬鍾」自然是多的,但是「萬鍾」決定的是「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一簞食,一豆羹」決定的卻是生命,自然要比「萬鍾」更重要。然而,無論是「萬鍾」』,也無論是「一簞食,一豆羹」,與「義」字比較起來都是次要的。

兩次舉例及在舉例中對比論證法的運用,再一次深刻地論證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

!對比的運用

第一段正反對比闡述「義」重於「生」的道理,從反面假設推理,又從正面事實說明人能不貪生,不避患。第二段舉例論證,以正反兩個事例進行對比,說明人們對待利欲引誘的不同態度,批判為追逐個人名利而喪失羞惡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論點。

「魚我所欲也」的論證思路是什麼?

關於《魚我所欲也》問題(20分鐘內回答加懸賞)

2樓:匿名使用者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怎樣提出來的?為什麼不直接提出來?

[析]本題旨在從整體把握入手,抓住文章關鍵,同時初步了解作者說理的思路及其好處。

[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

先設比喻而後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這裡運用了模擬推理,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後,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析]本題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理解本文的論證結構,從而對本文的逐層深入的論證思路有乙個較深刻的把握。

[參***]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捨生取義」的論點後,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捨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苟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後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麼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儲存而不喪失。

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飢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後,文章陡然一轉,「向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先前為了「義」可以「捨生」,現在卻為了**厚祿和物質享受就捨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捨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鍾」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3、簡要分析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進行說理的?

[析]論證方法是議**三要素之一,好的論證方法,在說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閱讀議**,一定要揣摩其運用的論證方法。

[參***]1、用模擬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那就必須捨棄生命選取正義。

進而提出了「捨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使讀者心悅誠服。如:文章將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進行對比。

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後兩種不同的態度作對比,然後自然得出結論。

4、《魚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內容上有何進步性、侷限性?

[析]對待任何文化等遺產,都應堅持批判吸收的態度,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全盤吸收,設計此題,主要目的便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古人、對待傳統的文化遺產。

[參***]《魚我所欲也》的論點是「捨生取義」。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壞事來。他表揚了那些重義輕生、捨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苟且偷生、貪圖享受、為利忘義的人。

這種思想顯然有它的進步性。當然,孟子在文中闡發了唯心主義的性善說,說什麼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不合事實的。此類侷限,應予剔除。

《魚我所欲也》從全文看.本文先後運用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有力的證明

3樓:曹李曲王

是道理論證和對比論證

4樓:fz你好我就好

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捨生取義這一觀點

5樓:驢

可以去新華書店看全解呀

6樓:智多星12號

舉例論證: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對比論證:第三段整段用了對比論證,把現在情況和以前的情況作對比。 百科上有的

概括《魚我所欲也》第二段中闡述的觀點

7樓:每天吃益達

通過反面與第一段相對應,同時運用對比論證體現出「此之謂失其本心」的觀點。

8樓:月夜櫻之祭

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鍾這是喪失人的本性。)

9樓:巨蟹

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

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論證了什麼觀點 節選部分運用了哪些論

論證了捨身取義這個觀點。一節用了比喻論證法 對比論證法 道理論證法 二節用了舉例論證法 三節用了舉例論證法 對比論證法。魚我所欲也 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 正義 比 生命 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孟子性善,自認為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

魚我所欲也的字詞整理,魚我所欲也 字詞解釋!!!

1.選自 孟子 告子上 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 是記錄戰國時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孟軻及其 的政治 教育 哲學 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存七篇。2.熊掌 熊的腳掌。古人認為珍貴的食品。3.苟得 苟且取得。這裡指的是 苟且偷生 的意思。4.闢 同 避 躲避。5.如使 如果,假使,下文 使 同義。...

《魚我所欲也》中 耳 的古今異義是什麼

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