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
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
可是洗一次頭,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品行高尚仍常懷恭敬之心的人,必享榮耀;封地遼闊,物產豐富,仍能保持勤儉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
官職位高勢盛,仍然保持謙卑的人,是真正高貴的人;人口眾多、軍隊強大,仍能常懷敬畏之心,防備外患的人,必是勝利的人;自身聰慧、明智但仍覺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但仍覺得自己見識淺陋的人,是乙個有智慧的人。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奉行尊崇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慎重嗎?」
原文: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孝滲士。吾,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
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
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卑:低下。
者巧孝脊,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出處:春秋戰國時期韓嬰的《慎皮韓詩外傳》。《周公誡。
2樓:可靠且刻苦的愛侶
不客氣,而失去天下亡其身的桀、紂這樣的能不謹慎嗎。
孟子說:「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3樓:達興老師聊教育
翻譯:孟子說:「桀和紂失去了天下,是因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於失去了民心。
得天下有辦法:高盯基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辦法,贏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辦法:他們想要的,就給他們積聚起來,他們厭惡的,不加給他們,如此罷了。
人民向於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曠野一樣。所以,替深水趕來魚的是水獺;替樹叢趕來鳥雀的,是鷂鷹;替湯王、武王趕來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紂。如果現在天下的國君有愛好仁德的,那麼諸侯們就會替他把人民趕來。
哪怕他不想稱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原文: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戚謹,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此文出自春秋·孟子《孟子》
天下濟而光明,地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
天道的德性bai,光明普照大地,毫du無私慾地zhi滋生 賙濟萬物dao 地道德厚而容納 長養萬物而版執行不息。天道 權地道 人道的規律是 天道必然要虧損過於盈滿的,而增益謙虛的 地道必然是變動盈滿的,而流入謙下的 鬼與神的道理是損害盈滿的,而福佑謙讓的 人的道理是厭惡滿盈的,而愛好謙退的。六爻解卦...
有哪些不堅持而失敗的事例,名人因不堅持而失敗的事例有哪些?
薔祀 美國科學家貝爾宣佈,自己發明了第一步 機,此事轟動當時科學界。不料科學家萊斯讀對貝爾提出了訴控,生稱 機的發明權應該歸他所有。法院調查得知後提出 在貝爾之前,萊斯的確發明出了一種利用電流進行傳聲的裝置,能把聲音傳到1000米以外的地方。但是,這種裝置僅能單項傳聲,不能雙方互相交談,對此萊斯表示...
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其的意思,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什麼意思
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裡的 其 代詞,相當於 他 或 它 完整的句子為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 石鐘山記 翻譯 事情沒有親眼見到親耳聽到,就妄加推斷它是否存在,可以嗎?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什麼意思 事不bai目見耳聞,而du臆斷其有無,可乎?zhi意思為dao 凡事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