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蘇握纖轍是唐宋八家之四,兄圓是蘇洵的兒子,蘇軾的弟弟。因為從小受到自己父兄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十分聰明,後來參加科舉的時候,和兄長蘇軾一同中舉,被傳為一時佳話,也算是少年成才段塵仿,雖然蘇轍和蘇軾是兄弟,年紀也比蘇軾小,但是蘇轍在文學上的造詣可堪比蘇軾,還有一點與蘇軾不同的是,相比蘇軾豪邁的性格,蘇轍性格卻是非常持重,也可以說他內斂,這也造成他與蘇軾截然不同的寫作風格。
2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不同之處都在於蘇轍一般是比較喜歡借景抒情,擅長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而蘇軾會用象徵的手法來寫的,
3樓:無能為力大蒜
我覺得蘇軾比較偏向於寫詞,而且一般都是抒發自己懷才不遇,蘇轍一般是寫很多個打油詩。
4樓:蓉淼經驗之窗
我覺得蘇軾往往是寫一些寫酒詩,而且一般都是寫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蘇轍一般寫的是恭維詩。
詩人蘇軾詩的優點與缺點
5樓:吱唔蛛蛛
詩詞並沒有完全的優缺之分,好壞多憑藉自己的主觀想法,時代不同,我們也很難真正評價乙個詩人所有的詩的好壞,只能說在不同時期,蘇軾的詩是有著不同的特點的。
蘇軾的詩詞的藝術特點。
一、堅持現實主義的主題。
蘇軾是一枝判位關心民眾,有志於經世濟民的人,他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針砭和嘲諷的態度,在詩詞創作中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他入仕後勤於政務,又多次遭貶謫,有機會接觸下層社會,常常把耳聞目睹的民間疾苦寫進詩中。如《送黃師是赴兩浙憲》寫水災後江浙人民的艱難,《夜泊牛口》寫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吳中田婦嘆》
則反映了當時賦稅深重,穀賤傷農的境況。這些作品從乙個側面反映了蘇軾對民眾疾苦的關心。
二、內容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學者們一般認為唐朝以前的詩歌內容較窄,格局較小,明代李東陽。
說:「賴杜詩一齣,乃稍為開擴,庶幾可盡天下之情事。韓一衍之,蘇再衍之,於是情與事無不可盡」就創作風格而言,王安石。
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詩作或許比蘇詩更要突出、鮮明,但若論創作成就,蘇軾則是出類拔萃的。褲脊在內容的豐富、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情蘊的深厚等方面,蘇詩都是獨樹一幟的。他晚年寫了一百多首和陶詩,頗具特色。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指出了兩者風格的相似。但文學創作畢竟不是簡單的重複,所以蘇軾的和陶詩雖在用韻、句數、格調等方面與陶詩相近,但內容卻不為其所限,舉凡自然景物、風土人情以及人世滄桑都被蘇軾納入詩中。其題畫詩不僅詩中有畫,還善於傳達出畫中的神韻,進而自由生髮,達到了信筆揮灑、自然真率的境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一字和仲胡搭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
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的詩與詞為宋詩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是宋詩與詞的開派者。對蘇軾的詩詞為什麼會有這樣高的評價啦?
6樓:
這個主要是從開拓的意義來講的。唐五代以來,詞多是花間小令,所言者無非閨閣幽怨,男女情思。王國維一語評價:
詞至後主(李煜),眼界始大,遂變伶人之詞為士大夫之詞。但後主之後,歐陽修等人填詞,仍然是在傳統範圍。到了蘇東坡,他結合自身經歷,以詩文入詞,寫前人所不敢寫。
使詞的地位得以上公升。古人以詩言志,但是當時東坡以詩而遭人陷害,所以就把自己的意思,曲折的表達在詞裡,因為當時詞不受人重視,所以也不怕被人查。殊不知這一寫,就開拓了詞的歌詠範圍,幾乎達到了無不能寫。
以往詞重音律,到了蘇東坡手裡,能不能唱已經不重要了,成了純文字文學,所以說詞成於東坡,也敗於東坡。今人不懂音律,所以可能就過高的評價東坡的詞了。事實上。
李清照就頗為不屑蘇東坡的詞。南宋以後,詞譜多失傳,很多人不會唱,就寫一些很乾澀的詞,詞越來越成為文字遊戲,所以說敗也東坡。詩歌方面,宋詩好說理,所以就少了唐詩的氣象,普遍評價比較低。
蘇東坡也未能免俗,幾乎每一首詩他都要加上一段議論。但是因為蘇東坡深諳禪理,文學造詣又高,所以他失敗得比較少,所以現在就覺得他的詩歌還好。
7樓:網友
個人也非常喜歡肘子的詞,那麼磅礴的氣度,大膽的情感,毫無做作……
沒有理由不成為傳世的佳品……
肘子有著自己的感覺……
宋代六大家之一的蘇轍文章風格特點是什麼?
8樓:火虎生活小達人
一、析理精腔御微,語言朗暢。
二、論如折薪,貴能破理。
三、論貴圓通,彌縫無隙。
四、明爽駿快,踔厲風發。
蘇轍。以歐文為學習楷模,尤近六一風神。文風淡泊平和,以穩健見長,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委婉紆徐,有一唱三嘆之聲。
9樓:漫閱科技
宋代六大家之一的蘇轍文章風格特點是什麼:一,議論之文,一波三折吵戚。二,寫景之文,富有詩意。三,描寫逗亮人物,亦能傳神。山碰寬。
蘇軾的詞創作的特點
10樓:大長腿的胡
1、豪放風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2、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願望。
3、婉約風格。
蘇軾婉約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佔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蘇軾 蘇轍分別被稱為什麼
11樓:玩的就是創意
蘇軾被稱為鐵冠道人、東坡居士;蘇轍被稱為潁濱遺老。
蘇軾(1037年1月8日,一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
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12樓:公尺格戰鬥機
蘇軾被稱為「東坡居士」;蘇轍被稱為「潁濱遺老」。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轍生於宋仁宗寶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時其父蘇洵三十一歲,遊學四方。其兄蘇軾四歲。慶曆八年(1048年),蘇洵因父喪居家,閉戶讀書,把自己以學識品行教授給蘇軾與蘇轍。
13樓:阿沾
蘇軾被稱為「東坡居士」;蘇澈被稱為「潁濱遺老」。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 ,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諡號「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蘇轍,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
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
1、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
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2、蘇轍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
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
蘇轍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認為青苗法「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棰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王安石聽後,亦頗覺有理。
14樓:網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
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
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
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
蘇轍(1039年-1112年)
漢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縣)人,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欒城集》。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的弟弟蘇轍字什麼,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什麼
蘇轍 年 年 字子由,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 人,慧巖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人稱 小蘇 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 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著有 欒城集 與其父蘇洵 兄蘇軾合扮山稱 三蘇 均在...
蘇軾詩詞中的人生哲學,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哲理詩有何道理,人生短促,世事無常,樂觀面對生活?
庭愆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 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 有為而作 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他認為作文應達到 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答謝民師書 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巨集富,...
關於蘇軾的 和有關故事,關於蘇軾的資料 和有關故事
1037年bai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du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 東坡zhi居士 世稱dao 蘇專東坡 漢族,眉州眉山 今四 屬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 人,祖籍欒城。北宋散文家 書畫家 文學家 詞人 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 三蘇 蘇軾是蘇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