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賦 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
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 賦比興是我國三種傳統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
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
2樓:匿名使用者
賦、比、興
《詩經》的主要表現方法,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主要表現方法。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周禮·春官》。後有《毛詩序》 承襲了這種說法 。
它們在提法上均將 3 種內容體例(風、雅、頌)和 3 種表現方法(賦、比、興)混為一談 ,統稱為六詩或六義,其概念比較含混。直至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稱:「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
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 ,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才將三體與三法比較準確地區別開來,這一看法沿用下來。
關於賦、比、興的解釋,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解釋是將賦、比、興與政治教化,美刺諷諫緊密相聯。最早作出這種解釋的是漢代的鄭玄。
這種解釋的積極意義是它對唐代陳子昂、白居易等所標舉的美刺比興說有著直接的啟迪作用;消極影響是它導致了後來許多詩論者游離藝術形象去片面地尋求詩歌的所謂微言大義。另一種解釋則是將賦、比 、興釋為單純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最早作出這種解釋的是漢代的鄭眾,將「比」視為修辭中的比喻手法,將「興」視為託「草木鳥獸以見意」的手法,這種解釋為後代不少學者所繼承,如晉代摯虞、宋代李仲蒙、朱熹等。他們的說法都比較準確地概括了賦、比、興作為表現手法的基本特徵。
賦、比、興的歸納和研究在中國古代詩歌理論和詩歌創作的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使詩歌藝術思維和表現方法在理論上的認識日趨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動了詩歌在創作中的日趨豐富和完美,對促進古代詩歌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詩經》中的「賦」、「比」、「興」三種手法各是什麼?
3樓:百度使用者
賦 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
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 賦比興是我國三種傳統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
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
《詩經》裡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
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鬱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絡。
雖然就這例項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於「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後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詩經的表現手法,賦,比,興。分別指的是什麼
4樓:9點說史
1、賦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
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2、比比就是模擬(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模擬,不同於網路上流傳的比喻,其中模擬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裡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可以理解為故事)或情感,借乙個事物作模擬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徵。
3、興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擴充套件資料
「賦比興」用場廣,功能強,不僅被廣泛用於詩詞曲賦中,而且還被廣泛用於其他各體文學;除了用以抒情、描景、狀物,還可用以敘事、寫人。
在本土化敘事學、寫人學等文藝理論建構中,我們既可光大其固有的詩歌敘事、寫人本旨,也可以將其翻轉為戲曲**的敘事、寫人理論而加以發揚。
以往,關於「賦比興」抒情、寫景、狀物等功能的研究已較充分,關於其敘事功能的研究也已頗有起色,而關於其寫人功能的研究則較為遜色,因而期待抉發。
相對於「縱鋪」賦筆主要用於時間性強的敘事而言,「橫鋪」賦筆則主要用以空間性強的寫人,尤其是經常用以藻繪人物意象與情態。比興依託「引類取譬」,多用於寫人之表象、心象,是為「比象」。
這種「比象」寫人筆法帶有虛擬性,所寫人物意象給人留下較為豐富想象餘地。當然,「賦比興」還被廣泛地用於「寫心」,借助誇飾渲染、物象比擬,實現心態外化。
概而言之,「賦比興」這套古老的表達方法和行文法寶可以與「傳神寫照」「曲盡其態」「寫心」等繪畫理論匹配互補,成為構建中國寫人文論體系的要素。
5樓:星羽
賦:直接說出想說的。如: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比:就是現在說的比喻。
興:想說這個,並不直接表達,用另一種和這個有關的事開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明想說的是後面兩句。
6樓:獨梅花煙
賦、比、興分別指的是:
《詩經》的賦——就是詩人在抒發對社會生活的感受和激情時,採取直敘或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直論其事,形容鋪敘,不加曲折。
比——對本質上不同的兩種事物,利用它們之間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或者用淺顯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於理解;或者藉以描繪和渲染事物的特徵,使事物生動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興——朱熹說過「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先言的「他物」,即起興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觸發詩人豐富聯想的起點。在《詩經》中作為起興的形象既有眼前的自然景物,也有社會生活現象。
興在寫詩中具有發端和比喻的雙重作用。
《詩經》常用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在《關雎》 《 靜女》 這兩首詩中,分別運用了哪幾種?是舉例說明
7樓:匿名使用者
《關雎》是《詩經 國風》中
的第一篇,也是全書的首篇。這是一首描寫在河邊採摘荇菜的美麗姑娘和痴情的小夥子傾心相愛的戀歌。該詩以第一人稱把乙個青年尋求理想配偶的經過寫的極有層次,令讀者為他的深摯而專一的愛情所感動。
時間該是春天,地點是野外、河邊、家裡,主人公是自稱君子的青年,事情是先受啟示制定條件(比 而興),次是尋求和尋求的困難(賦)以及在困難中想出辦法,最後慶祝結婚。這5章把那時成婚配的形象如同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顯現在我們面前,謀篇之序很好
開頭4句描繪了乙個境地,和乙個青年在這個境地中的身心活動。在春季,乙個青年在郊外遊賞,突然聽到關關和鳴聲,其聲甚美,於是循聲找去,在河之洲上見到了一對雎鳩鳥關關和鳴,他受到啟示,引起結合自身的聯想(比而興)鳥得其所配,能關關和鳴,要是不得所配,比如麻雀配老鷹,還能關關和鳴嗎?鳥如此,人也自然該當如此;於是認定,外形美麗內心和順的女子才是我這樣的青年的好配偶。
(1)詩由物起興,以雌雄水鳥的和鳴聲開頭,引出相應的人生畫面來,不僅顯得諧和,而且意味深永。
(2)後兩章採用重唱的形式,三次換韻,韻腳天成,旋律輕快,琅琅上口。
3、與《靜女》的比較閱讀
(1)內容上《關雎》把乙個青年尋求理想配偶的經過、當時男女成婚配的形象如同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顯現在我們面前。《靜女》寫的是一對戀人的一次約會。
(2)藝術上《關雎》是賦而興,採用重唱的形式,,《靜女》運用的是賦的寫法,感情描寫極具層次感,一些細節如心理、動作的描寫都較細膩。
詩經六藝 風雅頌賦比興賦比興是表現手法,為什麼要和風雅頌合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計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所謂 詩經 中的 六義 即是指 風 雅 頌 三種詩歌形式與 賦 比 興 三種表現手法。詩經 所收集的詩,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根據 及詩歌形式 內容 語言的不同,詩經 分為風 雅 頌三個部分。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 包括十五 國風 即十五...
如何分析《詩經》中賦比興的手法
詩經 詩三百 中,開創了賦 比 興的創作手法,為今後的詩歌創作提供了範例。一 詩經 中的賦 周南 芣苢 採採芣苢,薄言采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朱熹 詩集傳 說 賦也。方玉潤 詩經原始 殊知此詩之妙,正在其無所指實而愈佳...
舉例說明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
賦 比 興是 詩經 的三種藝術表現手法,而且是 詩經 中獨特的表現手法,對於後世的影響頗 大。最早提到 賦 比 興 的是 周禮 春官 太師教六詩,曰風 曰賦 曰比 曰興 曰 雅 曰頌,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這裡的 六詩 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類樂歌。漢代 毛詩序 將 六詩 改稱 六義 後人將 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