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2百年堂阿膠
阿膠修治工藝
百年堂 老膠坊,冬至一到熬膠忙,
祭祀井神拜膠神,浸皮賣柴砌大灶,
七天七夜泡驢皮,刮毛去脂蕩滌垢,
細細切塊進金鍋,熬膠必用桑木柴,
金鍋銀鏟阿井水,綿火細熬九晝夜,
擔柴九九八十一,擔水八八六十四,
膠汁濃稠撈皮塊,換口金鍋再細熬,
金鍋輪換九大口,銀鏟不停時時翻,
九天九夜膠汁成,九鍋膠汁再濃縮,
合併濃縮成一鍋,加酒加糖加豆油,
吊猴發泡掛旗時,收膏凝膠進冰窖,
膠坨分解有絕活,開片刀過不留痕,
晾膠三日要悶膠,擦水換床再晾膠,
接著瓦箱再晾膠,一天翻膠十二次,
七個膠坊輪流住,四十九天靈膠成,
千挑萬選合格品,擦膠印字才出廠,
真命天膠浴水火,不老聖藥妙藥成,
陰陽相濟得永生,有血有肉有情物,
國藥一絕千年香,阿膠一品百年堂。
這首民謠唱的是東阿道地阿膠的製作工藝。修治標準精選料,製好膠,這是東阿道地阿膠2500多年一以貫之的準則。在生產上,也可以讓一口鍋一直燒水,最後也能夠熬出膠來。
但百年堂謹遵古法制膠。百年堂阿膠傳統的制法流程如下:經七天七夜,七七四十九個環節,九九八十一個道工序,用銅鍋銀鏟,桑木做柴火,控制好每一道關鍵程式,最終成就上等好膠。
這就是所謂的「亂世出英雄,阿膠修治浴水火」。
制膠,對中間的每乙個流程,講究的是起轉承合。這近似於是在寫一篇千古絕唱,又像是在譜一首傳世名曲。因為,百年堂認為,只要一道工序出錯,則滿盤皆廢,最後出品的,肯定不會是好膠。
百年堂在每一道制膠工序上,近似於苛刻。百年堂人堅守 「遵古訓戒見利忘義必堂堂正正做人,求**忌粗製濫造必道道地地真膠」之祖訓,恪守「心為真心,方為古方,皮為真皮,膠為真膠,價為實價,必為真膠」之堂訓,遵循「精聖藥炮製之法,明阿膠藥性之理;修醫家仁德之心,守藥者欺妄之戒」之座右銘,恰恰體現了一種科學的工藝精神,百年堂就是秉承了這2500多年的阿膠文化精髓。
據百年堂張傳福介紹,阿膠古法修治工藝,主要有泡皮、刮毛、焯皮、化皮、靠汁、打沫、過濾、沉澱、出膠、切膠、晾膠、翻膠、擦膠等49道工藝。按古法制膠,阿膠製作非常講究:
首先是備料,必須取放牧獅耳山,飲水郎溪河的「藥驢」的皮,以為「藥驢」「吃的沙參、枸杞、天門冬,喝的全是礦泉水,拉的盡是十全大補丸」,這樣的皮做原料是熬好膠的關鍵。
其次是泡皮。張傳福說:「清代康熙時浙江山陰(今紹興)人金埴在其著作《巾箱說》中說:
制阿膠之法:至冬取皮浸河一月,刮毛滌垢,務極潔淨。然後運回作坊切割、烹煮。
」書上說不科學,可能是道聽途說記載的——皮子泡乙個月,不泡爛了嗎?
東阿道地阿膠的製作泡皮傳統方法一般是三天三夜到四天四夜,不超七天七夜,只要泡到皮子發脹,皮子上的毛用手扯,可以扯得下來就可以了。
第三步刮毛。將「泡透」的驢皮,置於木凳上,先將裡面的腐肉和脂肪除去,再將表面的毛刮掉;《巾箱說》金老先生說「運回作坊切割、烹煮」也是不對的,運回作坊去刮毛,驢毛刮下來還得沖洗,運回去多麻煩啊,我們以前刮毛都是就地搭個工棚,支個木樁就開始幹活了。
百年堂老膠工也常說:「刮毛只要颳到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毛就可以了」,可不是像殺豬一樣把皮子刮得乾乾淨淨的,完全沒有毛的皮子出膠率上不去,按現在科學的說法是:毛囊裡蛋白質含量很豐富,這種蛋白質是可以熬出來的。
還有,皮子刮好也不是馬上拉回作坊,還有一道工序就是再泡皮,要再放到河裡浸漂2—3天才運回膠坊切塊。
第四步切皮。也叫鍘皮,百年堂老膠工說刮完毛,再泡2-3天皮後,就要把皮子運回作坊去鍘皮了,鍘皮的要點是將去毛的驢皮切成長寬40cm左右的方塊;
第五步洗皮。切碎的皮塊還要再清洗一遍,就是把皮塊倒入洗皮池內,加入清水,再來回漂洗,重複7-10次多次。
第六步焯皮。(焯chuo,第二聲)將洗淨的驢皮投入鍋內,加水加熱焯洗,至皮塊打卷後取出,供煎膠用。
第七步化皮。也就是煎取膠汁。工藝師先將熬膠專用的竹簍置於銅鍋內,然後把已處理好的小塊驢皮倒在竹簍上,加水淹沒過皮面,用文火加熱,保持微沸1-2天。
百年堂張傳福解釋為什麼要加竹簍呢?因為是竹簍可以避免鍋底溫度過高,皮子被燒焦,影響質量。在這個過程最傳統的方法是,還沒當膠汁濃稠,就把未熬化的皮子撈出來,換一口鍋熬,對已經熬出來的膠汁做上標示,是第幾鍋。
張傳福說:「這個工序明朝的劉述金老先生記述道,皮入水已化,則每日遞減一口,聚其融化之極者,止得一口,然後搭於架上,任其順下而不斷。凡四晝夜,膠乃成」。
當然,小戶作坊熬膠就沒那麼複雜,他們一般是熬到膠汁濃稠就傾出煎液,加水接著熬,先後共煎3-5次,直至皮子完全化掉,充分煎出膠質為度。
張傳福介紹化皮有五個關鍵:
1、加水量很關鍵。加入的水以淹沒過皮面最好,保持鍋內一直是冒泡泡的微沸狀態。
2、火力控制很重要。提取時用猛火加熱,煮至沸騰,然後控制火力,文火保持煎熬,只要鍋內微沸即可。這樣膠液內的雜質容易浮到上水面,當雜質由鍋邊聚集到**時,就可以打抹。
3、補水很重要。為了把原料中的膠汁盡可能煎出,除保持溫度和足夠水分外,加熱提取過程中應隨時補充因蒸發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分不足而影響膠汁的煎出。
4、煎煮的時間也極為重要。煎煮的時間一般為8—48小時,先後反覆煎煮3—5次,至煎出膠液中膠汁甚少為止。
5、每次煎出膠汁,應趁熱過濾,否則冷卻後因黏度較大而過濾困難。
第八步的工藝是提沫。又稱打沫,當膠液達到適當濃度時,便兌入適量涼水,稀釋後,用武火煮至沸,再用文火緩緩加熱,這樣膠液內的雜質便浮上水面。當雜質由鍋邊聚集到**時,用打沫瓢或打沫刀將其取出。
此操作稱為「打沫乙個」。一般一小時左右打沫乙個。打抹的用水非常有講究的,必須使用陽谷阿城的古阿井的井水。
百年堂張傳福介紹:打沫是熬膠中最重要的工藝,打沫是為了把驢皮中的雜質除去的過程。打沫就要來回加阿井水,因為阿井水比重大,水裡面有很多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很容易和驢皮結合,形成絡合物飄起來,容易去除阿膠不需要的雜質,但是阿井水極為難得,老東阿和新東阿的膠坊,老東阿離阿城有30多公里,新東阿離阿城有50多公里,取一擔水很費勁。
第九步是過濾。也就是每次所煎膠液,先用細篩濾過,然後用絲棉濾過。
第十步是澄清。過濾後的膠汁加入明礬適量,攪拌混勻,靜置沉澱,再過濾。
百年堂張傳福介紹:由於膠汁黏度較大,其中所含雜質不易沉降,常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濾過二法合用。一般在膠液中加入適量的明礬(每100千克原料加入明礬60~90克,甚至120克),經攪拌靜置數小時,待細小雜質沉降後,分取上層澄清膠液,或用細篩或絲棉濾過後,再置鍋中用文火進行濃縮。
第十一是濃縮。膠液過濾並經澄清後,合併進行濃縮。
百年堂張傳福介紹:這個工作就是把經過濾處理的膠液濃縮至糖漿狀後取出,靜置24小時,待沉澱下降後,傾出上清液,將澄清的膠汁置於銅鍋中以文火加熱濃縮打沫,1小時左右打乙個沫,期間要不斷攪拌防止焦化;至一定濃度、雜質提淨、膠液不透紙時,即可加入冰糖,攪拌至全部溶解後繼續濃縮。
百年堂老膠工也說:「濃縮收膠,火力不宜過大,並不斷攪拌,如有泡沫產生,應及時除去。隨著水分的不斷蒸發,膠液的黏度也越來越大,這時應防止焦化。
第十二步是掛珠。掛珠的作用是可根據膠液的流速,判斷其含水量。所謂的掛珠是膠液濃縮至一定程度後,用膠鏟挑起,膠液呈連珠狀慢速流下。這個時候就要加入豆油。
第十三步是砸油。掛珠加入豆油後,應進行「砸油」,即膠液中加入油類後,用出膠勺將加入油類的膠液舀起,再用力將其砸入鍋中與鍋中膠液混合,此時應用力將膠液攪拌,使油與膠液充分混合,使油分散均勻,以免膠內出現小油泡。
第十四步是吊猴。膠液濃縮至一定程度時,至出膠水分接近出膠,即開始「吊猴」(用膠鏟挑起,膠液則懸吊於膠鏟上形如猴狀),攪拌加入黃酒。此時火力更要減弱,並強力攪拌,以促使水分蒸發並防止焦化。
第十五步是發鍋。膠液濃縮至一定濃度,輔料加完後,用文火加熱一段時間,膠液表面鼓起饅頭狀較大氣泡,俗稱「發鍋」,此時應將膠膏停止加熱,使膠液內的氣泡自然揮散。
第十六步是醒酒。至「發鍋」時就要「醒酒」,膠鍋中出現「發泡」現象表示即將要出膠,停止加熱,使鍋內的熱氣自然逸出,這樣膠液內就不會有油泡、氣泡了,這個過程稱之為「醒酒」。
第十七步掛旗。又稱掛鏟。膠液濃縮至—定程度時,用膠鏟鏟起,膠液粘附於鏟上,呈片狀,緩緩墜落。挑起「掛鏟」時收膠,將膠液傾入凝膠盤內,使之自然冷凝,即得「凝膠」。
至挑起膠液則粘附在棒上呈片狀,而不墜落(也叫掛旗),膠液濃縮至無水蒸汽逸出為度。濃縮程度應適當控制,水分過多,成品在乾燥過程中常出現四面高、中間低的塌頂現象。
第十八步膠凝,膠液煉成後,趁熱傾入凝膠盤內自然冷凝,使膠液凝固成大膠塊。此過程稱為膠凝。
阿膠熬成後。趁熱傾入已塗有植物油的凝膠盤內,使膠液自然凝固成膠坨。凝膠前將凝膠盤洗淨,揩幹,塗少量麻油或豆油,傾入熱膠液後放置於室中(寒露—穀雨季節生產),經12~24小時即可凝成膠坨。
膠液凝固後即可切成規定規格的小片狀。
第十九步開片。膠凝之後是開片、悶膠。對已濃縮收得的膠液進行冷凝得膠坨,將膠坨用刀切成規定規格的小片即得阿膠片,此過程俗稱「開片」。
百年堂老膠工強調:手工操作要求刀口平,一刀切過,以防出現刀痕。
第二十步陰涼室陰晾。膠片切成後,置於晾膠室內,放在晾膠木板床上,開片後的小膠塊陰晾數日後,整齊裝入木箱內密閉悶之,此過程稱為悶膠,又叫 「伏膠、瓦箱」。其目的是使膠片內部的水分向外擴散,以縮小膠片內外的水分差,並可起到整形的作用。
將切得的膠片陰晾、悶膠(含瓦箱、立箱、倒箱、悶箱)、晾膠、擦膠、印字、滅菌、包膠(包小塊、裝盒、貼簽、包大皮、裝箱、封箱)、檢驗、入厙即得。
第二十一步乾燥室晾膠。3~5天後轉移到竹簾子床上,分層置於乾燥室內,使其在陰涼的條件下乾燥。一般3~5天將膠翻面一次,使兩面水分均勻散發,以免成品發生彎曲現象。
第二十二步,悶膠。數日之後,待膠面乾燥至一定程度,便裝入木箱內,密閉悶之,使膠片水分向外擴散,稱之「悶膠」,也有稱之為「伏膠」或「瓦膠」的。
第二十三步,倒箱,立箱。在悶膠過程中,還應不斷地倒箱、立箱。
第二十四步,擦水2~3天後將膠片取出並用布拭去表面的水分,然後放在竹簾子換溫度更高的晾膠室晾之。
第二十五步乾燥室晾膠,數日之後,又將膠片置於木箱內密封2~3天。
如此反覆操作3~4次,即可達到乾燥的目的。
第二十六步,擦膠。膠片充分乾燥後,用粗布醮取擦膠水(擦膠水:先將水加熱至沸騰,然後再冷卻至適宜溫度)拭其表面,使膠片六面光亮有光澤,有直而明顯的粗布紋理。
第二十七步,印字。用銀珠印上品名
第二十八步,包裝。
第二十九步,檢驗。貯存於密封容器,置陰涼乾燥處,防止受潮、受熱、發霉、軟化、粘連及變質等;但膠片也不能過分乾燥,以免膠片碎裂。
這阿膠的古法修治,是層層轉合,一招不慎,則滿盤皆輸,小小驢皮,做出了聖藥文章,著實不易正這可謂:
竹膠板生產工藝流程是怎樣的
1 帶溝槽等厚竹片的製備 將大徑級毛竹橫截成竹段,銑去外節後縱剖成2 4塊,再銑去內節進行蒸煮軟化,然後在上壓式單層平壓機上加熱加壓,將弧形竹塊成平面。最後經過雙面壓刨將其加工成無竹青 竹黃的等厚竹片。2 定型乾燥 為了防止竹片在乾燥過程中,使平整的竹片在橫向彈性恢復力作用下產生捲曲變形,必須採用加...
不鏽鋼焊管是怎麼生產的,工藝流程?
焊接鋼管也稱焊管,是用鋼板或帶鋼經過捲曲成型後焊接製成的鋼管,一般定尺6公尺。焊接鋼管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品種規格多,裝置投資少,但一般強度低於無縫鋼管。焊管生產流程,直縫焊管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成本低,發展較快。螺旋焊管的強度一般比直縫焊管高,能用焊管較窄的坯料生產管徑較大的焊管,還可...
清真阿膠有不同口味的嗎,清真阿膠與阿膠是一種東西嗎?有啥區別嗎?
清真阿膠,即清真黃明膠。主要是以牛皮熬製而成的黃明膠。阿膠與黃明膠的本質區別是 1 看上去兩者都有著類似的補血作用,但是黃明膠的補血效果確實比不上阿膠的。阿膠主用於補血止血 滋陰養顏,預防心血管病,適用於氣血不足體虛的人群 黃明膠有著養血止血 滋陰的作用,適合於體質虛落,有各種口味兒的。 新修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