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

2021-03-07 01:47:46 字數 6130 閱讀 9267

1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的意義

1.漢字特有的形體結構展現了先民的生活場景,有助於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古人的生活與馬的關係非常密切,就造出了很多有關「馬」的字,如「馭」、「驅」、「驛」、「駒」、「駕」等。古代的「針」寫成「箴」,這是因為古代用的針是竹子做的,所以寫成竹字頭。「休」的字形就是乙個人靠在一棵大樹旁休息,這正是古代人民在田間樹下休息的情景。

漢字以其奇特的象形表意結構特徵,向我們展現了鮮活的古人生活的場景。在教學中,帶領學生走進這遙遠而神奇的世界,解讀先民的生活場景,感受漢文化生生不息的脈搏,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

2.漢字神奇的造字意圖,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增強主動性。

漢字的構形單位是部件,它的造字意圖就是通過部件來實現的。例如「收穫」的「獲(獲)」字,就充分表明了漢字神奇的造字意圖。它正是古代狩獵活動的特寫:

左邊是獵犬(犭),右上是叢林(艹),右下是手(又)中提著獵物——飛禽(隹),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乙個威風凜凜的獵歸場面。從漢字發生學的角度觀察,「獲」字的創造,是通過細膩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入微的描摹,從無形的意識到有形的漢字的物化過程。這種過程幾乎每乙個漢字的形體結構上都有體現。

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這種神奇的造字意圖,使漢字表意特徵的本質昭然於學生眼前,學生定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參與,教學就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2樓:缺月流蘇

每天布置聽寫漢字的作業啊

如何在小學低段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3樓:不雨亦瀟瀟

一、透過漢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漢字教學方式,形成靈活的漢字教學氛圍。注重字理識字教學,透過漢字的形、義、音的分析,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

瓏,形聲字,玉形龍聲。古人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刻龍紋。玉(王),表示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禮物;龍,表示古人認為大旱時要向龍王求雨,龍亦表聲。

通過「瓏」字,我們向學生滲透到上古時期,人們非常迷信,以為天帝神靈乃至祖先鬼神具有無窮的力量,能幫助人戰勝各種艱難困苦,消除各種磨難,滿足人所需要的一切。因此,用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禮物了。

再如通過與「貝」有關的漢字來了解中國的錢幣文化:貝,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本形,象海貝形,本義是海貝。但為什麼後來從「貝」的字都與錢財有關呢?

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物易物交換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了,於是人們便把貝殼作為交換的中介物。貝是生長於熱帶**帶淺海的貝類,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豔,堅固耐用,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由於它大小適中,便於攜帶,便於計數等特點。

天然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的職能。在先秦時期貝同時具有幣和飾的雙重作用。

二、通過傳統文化,幫助理解漢字的音形義

:認識漢字就是認識民族文化,要利用民族文化來反哺識字教學。通過學生已知的傳統文化知識,幫助理解漢字的音、形、義的構成,有利於將漢字部件枯燥的組合變成有理可據,通過絢麗的中國傳統文化反過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如利用學生們已知的傳統喪葬文化,向學生講解「葬」字的構成:上古時代的喪葬是用柴草把屍體包起來,扔到荒野之中,既不堆積土堆,也不種樹來作標誌,又不存在喪期等問題。這就幫助我們理解「葬」字的組成意義了:

從「死」,從「茻」,指人死後蓋上草蓆埋藏在叢草中;從一,表示屍體被抬送荒野時所用的木板之類。本義是人死用草覆蓋埋葬,後指用棺木埋入土中。

總之,漢字是文化的產物,又服務於文化,促進文化的發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注重字理識字教學,依據漢字的形、義、音,向學生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既豐富了漢字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漢字與文化關係十分密切,漢字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傳統文化的傳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要注意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努力遵循、掌握學生識字心理,以合適的角度、深度認識漢字的構字規律,幫助學生學習漢字,使識字教學充滿情趣,更加有效。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4樓:愛漂漂淼淼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土壤,是我們民族賴以存活的養分,是我們活的靈魂,它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促進我們的成長,對國家的復興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從近代以來,外來文化逐漸的傳入中國,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如來自西方的快餐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少年的青睞,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則被人越來越少問津,面臨被拋棄的尷尬處境,正在逐漸走向衰弱。這種狀況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領導人號召人們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進行創新與發展,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然而進行文化傳承必須從小做起,從小學語文教育做起。因此教育部在進行小學新課程改革中,對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傳統文化的滲透,來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對其加以繼承,使其能夠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但是目前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許多問題,急需教師找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來走出目前的教學困境,解決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問題,進而促進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傳承,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承擔著國家發展與富強的重任,是國家的希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並且小學生正好處於懵懂的年紀,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的**,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授課講解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如中國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的滲透,能夠對學生的為人處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禦外界的不良**。

這對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與他們正好處於叛逆期以及正好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有關,教師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加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識別外界的**,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對待別人給予的建議與批評,促進自身的成長與全面發展,提高學習成績。

(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幫助學生樹立人文和諧觀念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將中國古人提倡的人文和諧相處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進而幫助學生樹立人文和諧相處的觀念。如教師在講解古詩《牧童》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技術向同學們再現當時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感受古詩所營造的意境,使學生樹立和諧相處的人文觀念,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文化底蘊的提公升。

(四)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助於促進文化的傳承,教師在進行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影響。這是對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有助於使傳統文化永葆青春活力,促進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生生不息,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以及國家的綜合實力,促進國家的富強與繁榮。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現狀

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備選擇,但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卻不盡如人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且存在許多問題。如傳統文化滲透力不足;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不到位,須借助參考書來了解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對其內涵理解不足;對教材中的古詩鑑賞能力差,不能深究其詩人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再則教師雖然響應新課改的號召,也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卻對學生的傳統文化薰陶不到位,往往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追求學生的課堂效率,忽視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導致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力不足,影響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許多問題。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

(一)教師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型結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想永遠傳承下去,必須從小做起,從小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而在這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必須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乙個正確的認識,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培養意識,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對傳統文化進行適當的滲透,為學生營造乙個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如教師在講解《白楊》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緊緊圍繞服從需要、扎根邊疆、無私奉獻這幾個詞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讓學生懂得自己將來要向白楊那樣,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屈,無私奉獻自己的一生。教師也可以在課文結束後穿插地講解一些古代像白楊一樣具有這種品格的人,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深華,更能深刻地體會到課文的內涵。

(二)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教材中漢字學習的挖掘

漢字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教材中漢字的學習和文化挖掘,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舉措。中國的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具有好多種意思,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發生了好多次的字型變換,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雖然現在提倡少寫多認,但我卻認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漢字書寫規範以及漢字所代表的含義,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傳承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教學,使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事半功倍。

如教師在講解《清平樂·村居》時,學生通過對這首詩主要漢字的學習以及字義的了解,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對古詩句的字面意思有個初步的了解,對老師後續的講解以及古詩整體的情感有個大致的把握,進而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使傳統文化滲透事半功倍。

(三)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誦讀習慣

培養學生養成誦讀的習慣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乙個關鍵所在。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學者經過慎重討論選定的,這些課文對小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發展自身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誦讀習慣,學生在反覆的誦讀過程中能夠體會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影響到學生自身,但是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在誦讀中的不良習慣。

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的《白楊》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體會課文豐富的思想感情,但是教師一定要先帶頭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給學生起乙個好的示範作用,並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注意糾正其缺點,如學生在讀課文時容易搖頭晃腦不帶感情地念,沒有置身其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反覆的誦讀能夠體會到白楊那種無私奉獻,扎根邊疆,服從需要,面對艱苦環境自強不息的高貴品質,進而對學生的思想產生間接影響,促進學生的發展,傳承傳統文化,達到傳統文化滲透的目的。

(四)注意對古詩文進行有效的情境講解

古詩文一般是學生學習能力最缺乏的一塊,但是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力最強的一塊。對古詩文的學習有助於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提公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但是由於學生從小接觸的是白話文,淺顯易懂,而古文晦澀難懂,表達的感情方法含蓄,不易理解,使得學生常常斷章取義,不能很好地鑑賞古文,掌握其情感,造成傳統文化滲透障礙。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應進行有效的情境講解,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多**技術進**景再現,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文所表達的內涵。

如教師進行古詩《牧童》講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古詩中的情境進行講解和利用多**技術進**景再現,然後再讓同學進行誦讀並輔以教師細緻的講解,從而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進而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

(五)創新教學情境,注意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

創新教學情境也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文化滲透方法,教師可以採用空間情境方法,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間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力度,如在教室中貼上古詞古句或名言警句等,來加強傳統文化的影響。

四、小結

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是一種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著重從必要性、現狀、措施三個方面來論述了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如何引導低年級語文自主學習,如何培養低年級閱讀自主學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 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起著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引導作用越重要。而教師引導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小學教育的物件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尚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活潑好動 自制力差 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言行說教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龍源期刊網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 就是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 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生存觀 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現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篇篇都是文字雋永 文質兼美的佳文,有描寫大自然旖旎風光的 有謳歌世間真情的 有闡發真理的 構成了色彩斑斕的語文百花園。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留心周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