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http://www.laobaixiao.cn/yuwen/dibace/80.html這是赤壁的說課稿學習《赤壁》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2、簡介作者並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太和進士,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
3、《赤壁》開頭為什麼從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與古代戰爭聯絡起來,很自然的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但是,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涵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裡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
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蹤跡地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地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就像這鐵戟一樣沉淪埋沒,但又常因偶然的機會被人記起,或引起懷念,或勾起深思。正由於發現了這片折戟,使詩人心緒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
因此,“認前朝”又進一步勃發了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二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
4、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兩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詩人發表議論,“東風”不僅僅指的是自然界的風,而是含有建功立業各種條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詩人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似乎又有另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5、齊讀、背誦
四、課堂練習
課後練習:對對子
出:白 對:黑出:來 對:去出:美 對:醜出:是 對:非出:藍天 對:白雲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五首詩詞
回答完畢
2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 【題解】
七絕《赤壁》是杜牧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刺史時(842—844)所作的詠史抒情之作。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孫權與劉備聯軍曾在赤壁(山名,位於今湖北蒲圻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擊敗曹操的軍隊,奠定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黃州城外也有叫赤壁(又名赤鼻磯)的地方,和真正古戰場赤壁相距不算太遠。
【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屬縣)人。晚唐詩人。入仕後累官至遷膳部員外郎。
朋黨之爭時,被李德裕排擠,而後復為用。入朝,官至中書舍人。《全唐詩》編其詩入卷。
他關心國事,反對藩鎮割據,擁護**集權,主張抵禦入侵之敵,反對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寫《原十六了》、《罪言》等軍事**,分析藩鎮割據之病源及邊防戰守之事,其意透徹,但無人問津。他喜歡兵法,註釋過《孫子》,他的詩文亦受兵法影響,意氣縱橫,抑揚跌宕。
他的《答莊充書》說“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是用兵法來比喻創作。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其政治詩如長篇《感懷詩》共五十三韻,是學杜甫的《北征》和《詠懷五百字》。
反映現實的律詩如《河湟》、《早雁》等都蘊含著深沉的對時政批評之諷。藝術上最有特色的是寫景抒情的七絕,詠史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等頗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義深婉,風格飄逸。由於國熱已如江河日下,故這些詩常流露感傷情調。
其《阿房宮賦》也為人稱道且標誌著文賦體之形成。生平祥見《新唐書》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
3樓:匿名使用者
【說教材】
一、 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
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並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對相關背景的瞭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鑑賞。
2、 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 這首詞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蘇軾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要《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蘇軾,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文詞對後代文人影響極大。
三、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背誦本詞
2、 熟記作家作品地位
3、 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4、 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
【說教法】
一、 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於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於陶淵明李白,又不甘於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二、 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過程】
一、 在導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為後面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分打下基礎。
二、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絡不大,原想捨去,例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並稱方面的介紹,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羅嗦講了。學生雖然在小學初中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瞭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這樣在講三冊24課《赤壁賦》時就可以讓學生來介紹蘇軾,加以強化。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平時就以全域性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複習的壓力。
三、 在背景介紹中,我分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於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四、 範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這是一首豪放詞,應讀得鏗鏘有力。
至於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教學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教學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教育”對字詞教學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完後叫學生聽寫字詞並注音,開始學生不以為然,以為是小學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五、 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儘可能地再現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四是由於詩詞跳躍性大,而我們的學生史學知識欠缺,所以我在講述時補充了一些史學知識。
六、至於延伸比較部分,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說板書及作業】
一、 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於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於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儘可能課堂背誦,時間來不及沒有進行。
二、 作業為背誦體會和自學《江成子》,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鑑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以上僅供參考。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不能把說課當成教學過程介紹,除了要簡要地說你是怎麼教的,更要說清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前赤壁賦》 特殊句式 50
4樓:學院派魚多多
北宋蘇軾的《赤壁賦》中的特殊句式有:
1、定語後置:
客有吹洞簫者。
釋義:有會吹洞簫的客人。
凌萬頃之茫然。
釋義: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2、被動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釋義: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
3、賓語前置: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釋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呢!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釋義: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為其然也?
釋義:(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
而今安在哉?
釋義:然而現在又在**呢?
4、狀語後置:
徘徊於斗牛之間。
釋義:在鬥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
月出於東山之上。
釋義:明月從東山後升起。
5、名作狀: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釋義:(這裡)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
6、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
釋義: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
7、使動用法:
正襟危坐。
釋義:整好衣襟坐端正。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釋義: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方其破荊州。
釋義:當初他攻陷荊州。
8、介賓短語後置。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釋義: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
9、判斷句。
是造物之無盡藏也。
釋義: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
10、主謂倒裝。
渺渺兮予懷。
我的心懷悠遠。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釋義: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
流逝的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被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你我儘可以一起享用。
”詞類活用:
一、通假字
1、屬,通“囑”勸酒。
舉酒屬客。
釋義: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
舉匏尊以相屬。
釋義:舉起杯盞相互敬酒。
2、馮,通“憑”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釋義:前進時就好像凌空乘風而行。
3、繆,通“繚”連結、盤繞。
山川相繆。
釋義:山河接壤連綿不絕。
4、籍,通“藉”,凌亂。
杯盤狼籍。
釋義:杯子盤子雜亂一片。
5、尊,通“樽”,酒杯。
舉匏尊以相屬。
釋義:舉起杯盞相互敬酒。
二、古今異義:
1、白露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釋義: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2、茫然
凌萬頃之茫然。
釋義:任憑小船漂流到各處。
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前赤壁賦中重要的詞句翻譯,前赤壁賦中重要的詞句翻譯 50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 讚美 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優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於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乘著輕風 在江面上 無...
前赤壁賦講述了怎樣的人生哲理,讀《前赤壁賦》對你的人生啟示 50
demon陌 前赤壁賦講述了政治上的失意,人生無常,生命的短暫,從蘇軾的 前赤壁賦 可看出他豁達淡然的人生態度。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佈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
前赤壁賦情景理是怎麼融合的,前赤壁賦的第二段,第三段文字是怎樣將情景理結合在一起的
閻樹利 前赤壁賦 具有景 情 理融為一體的藝術特色。其文重點不在記遊,而在抒發人生感慨,辯論人生意義。因而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這種哲理性並不用抽象的哲學語言和純粹的邏輯思辯來體現,而是採用因景生情 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寫景 抒情 說理統一,形象性與哲理性統一。文章第一段寫景。以 清風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