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王琛琛
佛教是個可悟不可修的學問,最高境界不應該是完全的的流於表面形式的信奉,最高境界應該是把佛教運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去,佛教的最高境界的善 應該是順應其自然規律
儒教中 最高境界的善 是忍 和綱常
一己之見
2樓:
佛是出世的智慧型,儒是入世的智慧型,出世和入世只在於是否與世無爭。
在佛的智慧型裡,世界上沒有善惡之別,如果那個和尚或信佛的人說多行善事,說明他得修行還不夠,在佛的眼裡,世界只有真如,善惡是否是二元世界的產物,非佛之境界,所以佛的善和惡都是真如。
在儒家的思想裡,最總要的是仁義禮智信,然而一切非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就是惡。
3樓:北京第二外國語
儒家 哲學 以 事中庸 為 善
釋家 哲學 以 知因果 為 善
道家 哲學 以 法自然 為 善
在世俗的倫理上,他們所稱的善惡,亦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善惡。如若有所不同,那是從哲學上講的。
4樓:大成
完全不一樣。看起來形式上類似,但是判斷標準不一樣。
一是否在根本意義上,也就是在是否會落入輪迴的意義上,判定善惡;另一是在社會倫理綱常為標準,判定善惡。
有人說佛教沒有善惡之別,純粹是胡言亂語。沒有善惡,怎麼會有十善業?什麼又是五無間罪?又為什麼要斷除三毒?戒又從何來?這不是撥無因果嗎?
佛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相同與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
(1)儒家道家思想的價值體現;
(2)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
對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標,儒家和道家都懷著天下為公的理想,都期待著建立乙個保障人們健康全面發展的政治制度。
本質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義,捨生取義,以仁孝治國.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以無為治國。
不同點:
儒家講求「三綱五常」,其思想的核心歸納為「重仁尚禮」,而道家則講求「無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則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強調仁者愛人,必須克己復禮,以對人的尊重和具備同情心作為「仁」之核心標準,而以對自己的克制和約束提高道德水平作為其達到標準之必須手段。
6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點都是讓你效忠政權,不要反抗,安心當奴才。
不同點是乙個是宗教,乙個文化。
7樓:毛毛毛氏紅燒肉
佛家平等,儒家大同。
道家、法家、儒家、佛家各有不同,它們又在追求什麼??
8樓:不振華田卿
道家追求大道講究天人合一,順天而生。法家追求以法治天下,講究制度。儒家追求人生倫理,三綱五常,用道德禮法約束人的行為。佛家講究佛理以悲天憫人的大姿態普渡世人追求善果,佛性圓滿
佛家的善與儒家的善有什麼不同?
9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的善只存於人 佛家的善貫徹六道 儒家的善為得人間安樂 佛家的善為離永世煩惱
10樓:匿名使用者
仁恕與慈悲差不多~但是'後者的程度較深~~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12樓:星伝風語
有共同點,都是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但修成教高菩薩果位開始,看破事相表面是內在因果迴圈關係,神通法力觀照累劫可知公平公正,慈悲從事相轉到心相,見眾生煩惱心相蒙蔽自性而自作苦果迴圈,而生大悲大慈,從而去除分別,對廣大眾生一視同仁的救濟。那怕被汙衊侮辱,也不減其慈悲救濟心半點。。。。。
心理學,佛法,儒學,哲學,人性,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請發表見解 5
佛教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13樓:長安隱士
師兄:佛陀教導的戒是非常簡單和明確的
造作干擾自己和其他眾生的和諧、安詳生活的身、口、意的行為就是惡行,其中意業佛陀最為重視,帶來果報的是我們自己的意業
其他有利於自己和其他眾生的和諧、安詳生活的身、口、意的行為就是善行
14樓:飾季平安
淨空法師如是說:
念念為眾生的,為善
反之為惡
15樓:煩惱即菩提
為別人為善,為己為惡。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與儒家思想是什麼關係
明清之際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的活躍,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經世致用思想。一 顧炎武的經世致用 1 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政治混亂,社會動盪,迫使很多有作為的知識分子開始探求救國救民的道理。2 主張 提倡 經世致用 思想。3 影響 開一代樸實學...
儒家 墨家 道家 佛教關於孝的思想
儒家的孝道觀 在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系中,尤以儒家最為重視孝道,十三經中處處皆有談及孝的義理,其中以 孝經 最有代表性。孝經 把孝當作至德要道,將之提升到天地人的高度地位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三才章 孝經 提出五等之孝,即天子之孝 諸侯之孝 卿大夫之孝 士之孝 庶人之孝。天子修孝,...
蘇軾與黃庭堅的詩風之別
蘇軾 曠達 黃庭堅 內容以抒寫人生感慨為主。蘇軾 970年前的北宋年間,四川眉山,乙個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的文學世家裡,一代文豪蘇軾走向了中國浩瀚的文學歷史。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 的故鄉山水,百年無事的北宋中葉,父親蘇洵的精心培養,使得蘇軾胸懷壯志,熟讀經史,文如泉湧,縱論古今。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