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天下逐鹿之志 出自哪兒

2025-04-01 06:00:26 字數 2107 閱讀 4082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原逐鹿」也作「逐鹿中原」,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漢書·蒯通傳》也有類似記載。

蒯尺消頌通,范陽(今河北定興固城鎮)人。原名徹,史學家為避漢武帝。

劉徹諱,將其更名通。蒯足智多謀,胸懷經天之志,在歸附韓信。

後,曾勸韓另立門戶,與項、劉三分天下,但韓沒有。不久,韓因與人密謀叛劉,被呂后誘殺。劉邦。

得知此案與蒯通有涉,即下令拘捕之,並要煮死他。蒯大呼冤枉,對劉說:「秦朝失去天下(秦失其鹿),天下豪傑欲爭奪之(天下共逐之),誰都想幹一番似你所幹的事業。

這樣的人太多了,你能把他們殺絕嗎?」漢王聞之有理,於是赦免了他。

應該說,蒯通的這番言論是頗橋坦有道理的,秦末漢初,項羽、劉邦爭霸天下。當時,項王。

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漢王定都南鄭(今陝西漢中,但雙方爭奪的重點,則是鄭州地區。鄭州本是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

在長達兩年半之久的「楚漢戰爭」中,尤其三大極具影響的戰鬥,均發生在京(滎陽)索陵鄭(水)之間。

西元前205年5月,雙方為爭奪著名的「敖倉」之粟,項圍劉於滎陽,紀信裝扮漢王,才使劉邦得以逃脫。一年後(西元前204年),劉邦乘項羽東擊之隙,出兵廣武,項羽回師反擊,雙方對峙數月,後劉敗而西撤。第三次因項羽部將失去成皋,劉軍再次出兵廣武。

此時,因長期征戰,雙方早已「龍疲虎倦」,不堪重負,劉邦只好於西元前203年9月,派陸賈至項羽處,請求議和,但未果。後又遣侯公進行遊說,雙方才達成停火協議。正如《史記·項羽本紀》

所說:「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以東者為楚。」這樣看來,項、劉兩軍逐鹿中原,中分天下,其爭鬥的中心,就是我市滎陽。

後世將「中原逐鹿」喻為群雄競起,爭奪天下。所以唐代有名的諫議大夫魏徵,在所作《述懷》一詩中,才有「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戍軒。縱橫計不成,慷慨志猶存……」之詠歎。

可見到了唐代,「中原逐鹿」這一成語,已經廣為使用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裡的群雄逐鹿,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因此,這句話應該出自史記。是個褒義詞,形容雄心壯志。

胸懷天下最具體的解釋

3樓:我是龍的傳人

古往今來,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仁人志士,都胸懷天下之志;但凡垂名青史的愛國志士,都志存高遠。胸懷天下者或兼濟蒼生,或成就偉業,或視死如歸,或為國捐軀。雖然現在人們不能像他們一樣馳騁疆場,但也要立下遠大的志向,承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胸懷天下,志存高遠。

胸懷天下」寫出了人的品格與精神。如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現今和諧的社會環境中,處在開放與變革的時代也要求每乙個胸懷天下,志存高遠。

只有直接參與到中國改革開放與民族復興的偉大程序之中,只有直接參與到國際合作與競爭之中,才能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才能把握髮展的機遇,

山兀立不語,但胸懷天下的意思

4樓:在千佛閣滑水的無花果

比喻站在乙個小山頭,或者身居一些小職位 但有偉大的報復和理想。

胸懷天下對 和風拂面對

5樓:蘋果正切

和風--(細雨 )

春花--(秋月 )

山高--(水深)

2)示例:青山不回老--綠水長流答。

和風拂面--(細雨迎頰)

春花爛漫--(秋月皎潔)

胸懷天下--(身負使命 )

3)示例:坐看青山不老--臥聽綠水長流。

秋風無情掃落葉--(春雨有意潤新花)

胸懷天下,下一句用個什麼詞語比較好

6樓:有理想的橘子

具體得看你運用到什麼地方了。

1胸懷天下。

心駕四海。2胸懷天下。

志臨雲天。3胸懷天下。

氣吞九州。

7樓:修春厹

胸懷天下,大愛無疆;

勵志堅定,所向無敵!~

解析:由前一句是行為,後一句是得到的結果。

8樓:super丶雷神

腳踏實地 或 放眼祖國。

不許抄襲。

群雄並起時,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題主可能是對 鼎立天下 這個詞語的含義有什麼誤解吧?作為三代禮器的 鼎 有三足,所以後世用 鼎立 來形容天下三分的局面,最典型的就是東漢滅亡後的三國時代了。而題主又強調要逐鹿中原,中原 通常指河南一帶,這裡在形勢上居於天下之中,又有洛陽這樣歷史悠久的古都,佔據這裡的王朝宜攻補宜守,只有向四方積極進取...

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如此抱負和胸懷指什麼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如此抱負和胸懷指 為改變中國落後的現狀,建設乙個富強民主的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中國人民從此不再受欺負的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是時任中共 政治局常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 總理 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巨集偉志向,表現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中華之崛...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大道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天道的翻譯 景春說 公孫衍 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 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孟子說 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 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 到了你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