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筆有千秋業
關於這個文學概念解釋如下:
一、簡介:
詩歌中的基本節奏單位. 乙個音步一般含有兩個或更多的音節,其中有乙個音節承擔主要重音.(或者在音量格律裡音節根據特定的模式分為重音節和輕音節).最常見的音步型別包括抑揚格,揚抑格,揚抑抑格,抑抑揚格和揚揚格.此外還有其他型別的音步.
二、詳解:
乙個音步的音節數量可能為兩個或三個音節,但不能少於兩個或多於三個音節,而且其中只有乙個必須重讀。分析英詩的格律就是將它劃分成音步,並區分出是何種音步以及計算音步的數量。這種音步劃分叫scansion。
根據一首英詩組成的音步數量,每一詩行乙個音步稱「單音步」(monometer);每一詩行有兩個音步的,稱「雙音步」(dimeter);含有三個音步的,稱「三音步」(trimeter);此外還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2樓:
亞里斯多德體裁理論研究的物件是作為美的藝術的詩,在注重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前
提下,側重對古希臘時代的特定體裁現象作邏樣的共時水平上的比較和區分.具體做法是:首先
在界定詩的性質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類,指出作為藝術的詩的一般性法則;然後,由對體裁一般
性現象的研究進入到對個別體裁的**,論述各種體裁之間的關係,確立其價值;在此基拙上,
建構起多層次的,立體的體裁分類空間.
首先,亞里斯多德把詩歸
屬於一種具有理性創制品質的技藝範疇.古希臘語
"技藝"(tekhne)一詞,是用來表示按照固定的規
則和原則從事生產的乙個術語,儘管雕塑家,畫家
與陶工所使用的工具和技術手段不同,但他們的工
作都是技藝的運用.在早期,古希臘人認為詩與音
樂不具備技藝的特點—它們不受規則支配,尤其
強調詩產生於由繆斯而來的靈感.亞里斯多德則認
為詩與雕塑,繪畫一樣,也是一種理性的技藝活動,
詩學所要研究的物件就是詩的技藝本身.①其次,
依據名 門技藝的共同特點,亞里斯多德認為詩是一
種創造性的幕仿技藝.他把所有的技藝分為兩類:
一類與人的行動有關(即"做"什麼,如農業和醫
術);另一類與人的製作有關(如生產鞋子和繪畫).
製作又分為生產各種器具用品和以聲音,節奏,音
調,語言以及色彩等摹仿自然和生活兩類.[1]
(p241)顯然,亞里斯多德把詩和**都視作用特
殊方式幕仿自然與生活的技藝,它們與農業,醫術
以及生產各種器具用品的技藝的根本區別在於攀仿.
在他看來,"在繪畫,雕塑和詩的技藝之中,幕仿同
樣地都是充分的條件".[幻(p138)而且,亞里士
多德所說的幕仿指的是一種富有想象力的創造性活
動.他說:"把謊話說得圓主要是荷馬教給其他詩人
的."[1] (p89)畫家也可以虛構,亞里斯多德認
為宙克西斯通過虛構,畫出的美女"比原來的人更
美".[1] (p101)最後,亞里斯多德在《詩學》第
1章中主要依據不同藝術形式所使用的摹仿手段,
進一步分析了詩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之間的差
異.他認為畫家和雕塑家分別"用顏色和姿態來製
造形象,幕仿許多事物";"舞蹈者的摹仿則只用節
奏,無需音調,他們借姿態的節奏來摹仿各種'性
格',感受和行動";遊吟詩人,誦詩人,演員和歌
唱家"則用聲音來幕仿";而作為文學作品的詩則用
語言來幕仿.
第二步,基於對詩的藝術中同時存在的,構成
系統的各體裁之間的邏輯關係的分析,亞里斯多德
對作為語言藝術的詩進行再次分類.他在《詩學》
第1章裡說:"史詩和悲劇,喜劇和酒神頌以及大部
分雙管簫樂和豎琴樂—這一切實際上是摹仿,只
是有三點差別,即幕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
象不同,所採的方式不同."這裡所說的"酒神頌",
"雙管簫樂"和"豎琴樂"都是古希臘時期的抒情
詩.亞里斯多德把抒情詩與史詩,悲喜劇並稱為三
大類,認為它們都是幕仿的結果,所不同的只是其
幕仿所用的媒介,所取的物件,所採用的方式而已.
所謂"幕仿所用的媒介不同",也就是"用什麼"攀
仿.亞里斯多德分了兩個層面來闡述這個問題.在
《詩學》第1章裡,他首先通過對詩與其他自然科學
和社會科學論著的比較,指出史詩,悲劇,喜劇和
酒神頌以及大部分雙管簫樂和豎琴樂是用韻文幕仿
的藝術,然後又把所有的韻文再次分為人樂的韻文
和不人樂的韻文.他認為史詩是一種不人樂的韻文,
它採用六音步長短短格;與此相反,戲劇(喜劇,
悲劇)和抒情詩則是人樂的韻文."攀仿所取物件不
同",也就是指詩人在文學作品中具體篆仿"什麼".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第2章中詳細闡述了這一問
題.他首先明確指出詩的幕仿物件是"行動中的
人",然後依據倫理道德的標準,對不同的文學作品
體裁所幕仿的具體物件進行了規定.他認為,"喜劇
總是幕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幕仿比
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而史詩和抒情詩情況複雜,
其具體攀仿物件往往因詩人而異."摹仿所採用的方
式不同",也就是詩怎樣幕仿,如何表達,亞里士多
德在《詩學》第3章和第24章裡以荷馬的創作為例
說明了這一問題.他認為史詩詩人要採用交錯敘事
視點,詩人的敘述視點要從乙個人物轉移到另乙個
人物.就戲劇而言,其幕仿方式是借人物動作來表
達,而不是採用敘述法,這也就是說,幕仿者應採
用非人稱視點的敘述,且敘述視點不可定位.詩人
可以讓所有被描寫的人物都作為出場的,行動中的
人來攀仿現實存在.就抒情詩而言,詩人要採用第
一人稱視點,盡可能地用自己的身份說話,即詩人
要始終不變地用自己的口吻敘述自己的故事.美國
當代文學批評家韋勒克和沃倫認為亞里斯多德所說
的幕仿方式是指"抒情詩表現的就是詩人自己的人
格(persona);在史詩(或**)中,故事部分地
由詩人親自講述,部分地由他的人物直接講述(即
混合敘述);在戲劇中,詩人則消失在他的全部角色
之後.,,仁3] (p258)
第三步,在以上分類的基礎上,亞里斯多德又
深人劃分了詩的藝術的具體體裁.對抒情詩尤其是
喜劇,亞里斯多德涉獵很少.從《詩學》的實際情
況來看,他提到的抒情詩的類別主要有酒神頌,日
神頌和諷刺詩.然而,從情節成分上,亞里斯多德
則把悲劇細分為複雜劇,苦難劇,性格劇和穿擂劇
四種型別,並聲稱:"史詩的種類也應和悲劇的相
同,即分簡單史詩,複雜史詩,'性格'史詩和苦難
史詩."[1] (p85)在《詩學》第10章,他又進一
步解釋說:"情節有簡單的,有複雜的;因為情節所
幕仿的行動顯然有簡單與複雜之分."與此相適應,
便形成了由簡單情節和複雜情節構成的簡單和複雜
的悲劇和史詩的型別.然而,與悲劇相比,史詩的
穿插顯得又多又長,可以說每一首史詩都是穿插史
詩,因此,亞里斯多德不把史詩稱作穿插史詩,而
①"詩的技藝本身"的希臘語為poietike,亦即"製作技藝",
作者),"一首詩"是poiema〔製成品).因此,從詞源上來看,
等於poietike tekhne,派生自動詞poiein(製作).而"
稱"寫詩"或"作詩",亞里斯多德不用graphein(寫
詩人"是poietes(制
(製作),表明他把寫詩視作如做鞋一樣的製作或生產過程.而tekhne一詞在古希臘是乙個籠統的術語,既指技術和技藝
書寫),而用poiein
在本文中,筆者意在強調亞里斯多德對tekhne一詞的理解,
士多德《詩學》,陳中梅譯註,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第
,亦指工藝和藝術.
因此,在引文時,把引文中的tekhne均改譯為"技藝",以便行文連貫.見亞里
28-x29頁.
萬方資料
改稱"簡單史詩".而關於性格劇與苦難劇的區別,
亞里斯多德認為,前者劇中所寫的人物是善良的性
格,這種人物有善報,悲劇以大團國收場;後者的
區分依據則在於劇中的主要成分是苦難.①
由以上闡釋可以看出,亞里斯多德對體裁的分
類是很填密的,為更清楚地說明問題,我們把他的
分類體系列圖如下:
技藝日用品技藝幕仿技藝
繪畫雕塑舞蹈詩**
入樂韻文不入樂韻文
}戲劇抒情詩
苦難史詩
性格史詩
複雜史詩
簡單史詩
悲劇喜劇酒月諷
性理束0
鋇m詩穿插劇
性格劇苦難劇
複雜劇亞里斯多德闡述
了悲劇與史詩的本質同一性.
但作為兩種型別的體裁,悲劇與史詩之間的區
別也是很明顯的.亞里斯多德主要通過詩中格律的
運用,情節的長度與安排,悲劇與史詩的地位三方
面闡述了悲劇與史詩的區別.他在《詩學》第24章
中認為悲劇與史詩的格律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有很
大的差異.史詩的格律"以英雄格最為適宜.如果
用其他種格律或幾種格律來寫敘事詩,顯然不合
適."與此相反,悲劇則很少使用這種格律,它一般
採用短長格和四雙音步.悲劇與史詩在使用格律上
的這種差異,是由悲劇與史詩自身的性質決定的.
亞里斯多德接著說:"敘事詩的性質,……使我們選
擇適宜的格律",而這種性質就是指史詩的敘述性與
悲劇的對話性.史詩的敘述性質使詩人找到了合乎
敘述語氣的長短短格律;同樣,悲劇的對話性使詩
人找到了合乎對話語氣的短長格與四雙音步長短格.
此外,亞里斯多德認為悲劇與史詩具有不同的情節
長度.他在第7章和第24章裡分別指出:悲劇的長
度要受到比賽的時間和觀眾欣賞的限制,要使觀眾
"看出其整一性".相比之下,"史詩有乙個非常特殊
的方便,可以使長度分外增加".悲劇與史詩不同的
長度也決定了它們在情節安排上的區別.儘管悲劇
與史詩在情節安排上都需要驚奇,然而與悲劇相比,
亞里斯多德認為史詩更能容納不近情理的事件.悲
劇與史詩之間的這種聯絡與區別決定了它們在"詩
的藝術"整體中的地位.首先,就成分因素而言,
悲劇多於史詩.在第26章裡,亞里斯多德認為悲劇
與史詩雖然都具備情節,性格,思想和言詞四種成
分,但悲劇"還具備乙個不平凡的成分即**,它
最能加強我們的快感".其次,悲劇比史詩更具直觀
性,它可以借助於"形象"的裝扮,把劇中描寫的
一切更惟妙惟肖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最後,悲劇能
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摹仿的目的,因為"比較集中
的摹仿比被時間沖淡了的摹仿更能引起我們的快
感".正因為悲劇在以上三方面勝過史詩,所以亞里
士多德在這一章的末尾斷言:"悲劇比史詩優越.因
為它比史詩更容易達到它的目的".
亞里斯多德的貢獻,亞里斯多德對世界做了什麼貢獻
aristotle 西元前384 前322 古希臘哲學家 科學家。生於馬其頓的斯塔吉拉鎮,卒於希臘的哈爾基斯。亞里斯多德是馬其頓王家醫師尼科馬科斯之子,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卓大帝的師傅。西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創辦呂克昂 lyceum 學校,形成 逍遙派 因邊講學邊散步而得名。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論述過力...
亞里斯多德認為金錢的自然目的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西元前384 前322 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 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卓的老師。西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
亞里士多德的關於年輕人和年老人的觀點
格子 1 論三種靈魂與三種教育 2 論兒童的年齡分期 3 論 與文雅教育 一 綜觀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 可以看出教育思想的巨大繼承性。亞里士多德以柏拉圖的哲學 教育理論為基礎,構建了自己的理論。究其實質,他們的共性很多。2 亞里士多德的靈魂三分法,三種不同階段的教育及教育的最終目標與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