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製作醬油的?製作過程

2022-01-10 12:19:11 字數 4859 閱讀 7641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料選擇為較好的黃豆、麵粉,按黃豆∶麵粉∶鹽水為2∶1.5∶1配製組成乙個醬醅,經30多道工序,1年左右的日曬夜露,醬醅的顏色逐漸變成紅褐色,並具有濃郁的醬香味。

製作方法 :

1、原料處理及製麴。大豆清選後洗淨,加水浸泡3~5小時(視季節而定),以豆粒脹起無皺紋為度。然後將水放淨,取出黃豆,裝入蒸鍋內常壓或加壓蒸煮(常壓4~6小時;壓力1.

5~2.0公斤/厘公尺2,40分鐘)。以蒸至熟透而不爛,用手捻時豆皮脫落,豆瓣分開為適宜。

此時即可出鍋,攤於拌料台上進行冷卻至80℃左右,與幹麵粉拌和,拌勻後裝匾,裝匾時要中間薄,四周稍厚。每個匾約裝12.5公斤左右,放入麴室製麴。

利用天然製麴時,室溫一般保持在25~28℃,裝匾後24小時品溫逐漸上公升,如超過40℃,需敞門通氣散熱,同時要翻麴,促使黴菌均勻繁殖。溫度過度,曲料會發粘產酸。成曲呈黃綠色,但常混有根黴或毛黴。

老法制曲一般選擇在早春季節,氣溫較低,利於低溫製麴。

2、制醅發酵。每缸放入150公斤原料製成的曲,壓實,加入波美度18~20度的鹽水約200公斤,讓鹽水逐漸吸入曲內,次日立即把表面的幹曲壓至下層。使醬醅日曬夜露進行發酵。

如遇天雨,須加蓋以防止雨水淋入。經過一定時間的曬露,待醬醅表面呈紅褐色時,進行一次翻醬。經過三伏熱天烈日暴曬,整個醬醅呈現滋潤的黑褐色,並有清香味時,已達到成熟階段,即可進行抽油。

發酵時間一般要6個月以上,若經過夏天也要3個月。一般以經過夏天發酵的質量較好。

3、抽取母油。缸內加入適量鹽水,插入細竹編好的竹筒,利用液汁壓力滲入筒內,每缸能抽取母油(也稱毛油)75公斤。母油再經較長時間曬露後,去除沉澱,加入10%左右的醬色,用平布袋多次換袋進行過濾,直至濾出醬油,並無沉澱為止。

抽出母油後的頭渣,加入定量鹽水後,再裝袋壓榨,作為一般市售醬油。

4、成品。濾出並經曬露的母油,經加熱滅菌(80℃)後得到色澤濃厚的成品。每100公斤大豆僅可產龍牌醬油50公斤(母油,不包括市售**部分)。

產品特色 由於龍牌醬油生產工藝是在沿用千餘年前祖傳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並經過長期的歷史考驗而具有獨特的工藝。所以這種傳統產品一直以色深、汁濃、含糖不甜、含鹽不鹹、含酸不酸、醬香味濃郁的獨特風味稱著於世,這不僅是釀造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晶,也是民族遺產得到發揚光大的象徵。其主要特色如下:

1.醬油色深汁濃:選用皮殼較薄、表面光滑、無虫咬的黃豆和二三等麵粉,這些都是植物中含蛋白質和澱粉較高的。

此外,龍牌醬油的發酵是在低溫度、長時間中進行的,通過幾次撳醅,上下的醬都經過日曬夜露,這樣,醬釀的顏色隨著發酵時間的增長而加深,所以成品色澤深褐而鮮豔,適應了南方群眾喜歡醬油顏色深一些的習慣。

2.鹹度適宜:食鹽在醬油中提供鹹味,並與氨基酸結合成氨基酸鈉鹽,賦予醬油鮮味,同時鹽水還有防腐作用,也能抑制酶的活動。

如鹽水過低,不能抑制雜菌的生長,會引起酸敗,過高又會破壞酶蛋白。所以龍牌醬油在鹽的選用上除採用儲存較久的閩鹽外,鹽水濃度一般在18be,這樣不僅有利於在露天發酵,而且成品在感覺上不顯苦、澀味,也滿足了北方和內地對醬油鹹味要重一些的要求。

3.氨基酸含量高:醬油鮮味主要**於氨基酸和酸類物質的鈉鹽。

醬油的發酵過程中由於蛋白質水解,產生18種以上氨基酸。這些氨基酸都具有鮮美的口味,且甘氨酸、丙氨酸呈甜味。一般使用東北大豆和日本大豆。

含有人體營養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且大豆蛋白質易被人體所吸收,其營養價值很高。

4.甜酸適當:醬油中味道除鮮味外,還有甜味。

甜味來自澱粉經曲酶、澱粉酶水解所生成葡萄糖和麥芽糖,以及部分氨基酸;酸味主要來自葡萄糖經乳酸菌發酵生成的乳酸及少量醋酸和琥珀酸。醬油中有機酸的含量要有一定的範圍,如酸度過低,鮮味就不突出;酸度過高,而其它無鹽固形物含量不相應提高時,就會感到酸味。而龍牌醬油甜、酸適宜,吃起來使人感到味柔而長,是一種具有色、香、味、體五味調和的獨特風味。

2樓:匿名使用者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曬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

公元755年後,醬油生產技術隨鑑真大師傳至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生產工藝

醬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質和澱粉質。植物性蛋白質遍取自大豆榨油後的豆餅,或溶劑浸出油脂後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餅、蠶豆代用,傳統生產中以大豆為主;澱粉質原料普遍採用小麥及麩皮,也有以碎公尺和玉公尺代用,傳統生產中以麵粉為主。原料經蒸熟冷卻,接入純粹培養的公尺曲黴菌種製成醬曲,醬曲移入發酵池,加鹽水發酵,待醬醅成熟後,以浸出法提取醬油。

製麴的目的是使公尺麴黴在曲料上充分生長發育,並大量產生和積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澱粉酶、谷氨醯胺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在發酵過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產生鮮味;谷氨醯胺酶把萬分中無味的谷氨醯胺變成具有鮮味的俗谷氨酸;澱粉酶將澱份水解成糖,產生甜味;果膠酶、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等能將細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澱粉酶水解等更徹底。

同時,在製麴及發酵過程中,從空氣中落入的酵母和細菌也進行繁殖並分泌多種酶。也可新增純粹培養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產生適量乳酸,由酵母菌發酵生產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麴黴的代謝產物等所生產的醇、酸、醛、酯、酚、縮醛和呋喃酮等多種成分,雖多屬微量,但卻能構成醬油複雜的香氣。

此外,由原料蛋白質中的酪氨酸經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澱份經典黴澱粉酶水解為葡萄糖與氨基酸反應生成類黑素,使醬油產生鮮豔有光澤的紅褐色。發酵期間的一系列極其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所產生的鮮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與鹽水的鹹味相混和,最後形成色香味和風味獨特的醬油。

普遍採用的低鹽固態發酵工藝流程如圖。

原料處理 分為3步。①餅粕加水及潤水:加水量以蒸熟後曲料水分達到47—50%為標準。

②混和:餅粕潤水後,與軋碎小麥及麩皮充分混和均勻。③蒸煮:

用旋轉式蒸鍋加壓(0.2mpa)蒸料,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澱粉蒸熟糊化,並殺滅附著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製麴 分兩步。①冷卻接種:熟料快速冷卻至45℃,接入公尺曲黴菌種經純粹擴大培養後的種麴0.

3—0.4%,充分拌勻。②厚層通風製麴:

接種後的曲料送入麴室曲池內。先間歇通風,後連續通風。製麴溫度在孢子發芽階段控制在30—32℃,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在最高不超過35℃。

這期間要進行翻麴及鏟曲。孢子著生初期,產酶最為旺盛,品溫以控制在30—32℃為宜。

發酵 成曲加12—13°be'熱鹽水拌和入發酵池,品溫42—45℃維持20天左右,醬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 將前次生產留下的三油加熱至85℃,再送入成熟的醬醅內浸泡,使醬油萬分溶於其中,然後從發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醬油(頭油徐徐放出,通過食鹽層補足濃度及鹽分。淋油是把醬油與醬渣通過分離出來。一般採用多次浸泡,分別依序淋出頭油、二油及三油,迴圈套用才能把醬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來。

後處理醬油加熱至80—85℃消毒滅,再配製(勾兌)、澄清及質量檢驗,得到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

展望 醬油工業正在打破傳統的方法而逐步採用新方法。如原料連續蒸煮處理,將加水的原料在0.16—0.

18mpa壓力下蒸煮3分鐘,並快速冷卻,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由原來旋轉蒸煮鍋的75%提高到85%左右;製麴使用圓盤機後,成曲酶活性高,***,還減少勞動力和改善勞動條件。此外,誘變育種出優良突變新菌株及液體曲的應用,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醬油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製取醬油需以大豆為原料,經過熬製,發酵、淋取等工藝,不但工藝程式多,而且成本高,我處經過數年研究獨創的用科學配方生產的五香醬油,包香俱全,醬香濃郁,比傳統的老方法投資小,收入大.製取方法簡單,且不以大豆為原料,不用裝置不用糧,也不發酵,而且由於加添五香調料,既能加強醬油防腐作用,又能使胃口大開,從而大增加食慾,是理想醬油製作方法.

二、原料配比: 水:100公斤、食鹽:

20公斤、食用酒精:1公斤、飴糖(或白砂糖)3?4公斤,桂皮,陳皮、八角、丁香、花菽各100克、味精100克,苯甲酸鈉50克、醬色4公斤.

生產時請注意:上述配方比例根據各地風味的不同可增可減.三、生產工藝:

①將裝了五香醬油的瓶子放進蒸鍋,蒸2?3分鐘,出鍋後立即塞上橡皮塞. ②加入防腐劑苯甲酸鈉,(又名安息香酸鈉,為白色顆粒或結晶性粉末,易深於水).

試驗時可不加,但成品銷售時一定要加.是為了貯存時間較長些,同時可增強醬油的風味,還可以加入食用香精或醬油增香劑.

③操作過程中要講究衛生,醬油瓶子在灌裝前要清洗乾淨並進行蒸汽滅菌處理.

五、醬色的簡易自製法 醬色可到當地糖廠或醬油廠購買.並直接加入到醬油中就可以了.也可自做:

1.紅糖制法:用鐵鍋一口,可將100斤紅糖加清水64斤倒入鍋內,先用大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熬製,要不停地攪動以防粘鍋和溢鍋,一般煮25斤紅糖大約需3?

4小時,待鍋內醬色變稠、色深烏黑發亮時即可出鍋,每百斤紅糖可煮醬色160斤.

2.用甘薯自製醬色. ①蒸煮粉碎:

先將新鮮甘薯用清水刷洗乾淨,再置於鍋中用蒸汽蒸熟(不能加水煮).待大量蒸氣出來後,繼續30?45分鐘,以達到蒸熟及滅菌目的,稍冷後取出,用滅過菌的器具搗爛或在粉碎機中粉碎成泥糊待用.

②糖化發酵:待甘薯泥糊降溫對65℃時,即加入原料重量0.4%的糖化澱粉酶(宜用3000單位),攪拌均勻後60?63℃溫度下,衡溫糖化6小時左右.第間隔一小時要攪拌一次.

③抽濾濃縮:按糖化後薯料:清水=1:1.2比例加水攪拌均勻.

置於減壓帛濾鍋中抽濾.然後用粗紗布袋吊袋過濾(濾渣可作精飼料或提取果膠、纖維用).抽濾下來的濾液宜隔套加熱,減壓濃縮至30c出鍋隨即改用常壓敞口濃縮.

熬煮加熱宜用中火,並不斷攪拌以防糖稀糊鍋或溢鍋,一直熬煮到鍋內物料至粘稠狀,顏色變為包黑發亮時便可停火出料,冷卻後則為"醬色"成品.採用甘薯加工醬色收得率約為25?305.

④包裝:本產品為糊狀物,色烏黑,具有焦糖香味,稍有潮解性.鑑於此,故宜置於細口玻璃瓶中包裝,並要配備內外閏,嚴密封口備用.

以上兩種制醬色法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好能購到現成的就比較方便.

條幅製作過程,條幅製作過程

條幅製作流程 1 手工刻繪法 用刻字機或手繪 需要美術功底 將 寫在白紙上 用美工刀挖去需要印刷的部分 需要留下連線的部分 準備印料,如果是深色布用膠漿 淺色布用水漿即可 特殊的布料如尼龍類對牢度有要求可用油墨類 準備網框繃上80 120木絲網 滌綸網較好 準備好布料後,把刻好的字放在布料上壓上空白...

扒豆腐的製作過程,豆腐製作過程

我們也知道豆腐的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尤其是他的蛋白質含量。因此現在的餐桌上都喜歡將豆腐作為一道美味佳餚。雞扒豆腐作為一道色香味具佳的一道菜,而且也適合當做老人小孩的營養配餐,那麼雞扒豆腐這道菜究竟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雞扒豆腐做法簡單,味道很鮮美,做出來的形狀如同雞扒的一樣,所以叫雞...

竹纖維的製作過程,風車的製作過程。 10

岳陽歐林雅 竹纖維的 竹纖維是以3 4年生健壯挺拔的優質青竹為原料,經高溫蒸煮成竹漿,提取纖維素,再經制膠 紡絲等工序而製造出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竹纖維一直享有 會呼吸的生態纖維 和 纖維皇后 的美譽,且被業內專家稱為 二十一世紀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健康面料 是繼 棉 毛 絲 麻 之後的第五次紡織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