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22 荒島餘生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對於《魯濱孫漂流記》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時間裡,受“左”的思想影響,權威的解讀往往過於強調意識形態,把魯濱孫看作是當時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殖民者的典型,而對於魯濱孫身上所擁有的人類優秀品質的精華(如堅忍不拔、勤勉實幹、創造進取等)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實際上,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動無數的讀者,乃在於這部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的作品,啟發人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正因如此,在歐美的許多國家,這部作品一直被當做兒童的必讀書。
由此看來,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讀這部作品,這裡則可把重點放在代表人類創造、進取典型的“魯濱孫精神”這一點上。
這篇課文,既沒有節選魯濱孫海上遇難、生死繫於一髮的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節選魯濱孫在荒島上如何歷盡艱辛謀生的傳奇故事,這裡節選的部分,並沒有多少故事,大都圍繞魯濱孫落難荒島之初的心理活動敘述。課文呈現給我們的是魯濱孫在一段時間內的心態變化歷程。
學習這篇課文,關鍵要理清魯濱孫的思路。課文中他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麼?
這幾個階段的前後聯絡是什麼?等等。而把這些聯貫起來,則可以看出魯濱孫的荒島創業所折射出來的人類理性思維之光。
綜觀全文,魯濱孫在短時間裡遇到了生存問題、物質問題和精神問題,我們則正好可以用這三方面來概括課文三部分的內容。而這三個方面似乎有著深長的意味:這幾乎可以看成是人類進化史的縮影。
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第1~3段寫魯濱孫及時調整悲觀絕望的心態,決定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去。
第1段中,“我認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獨淒涼的情況下度過我的餘生”“不幸”“孤立無援”“沮喪無聊”,這些詞句充分表達了初上荒島的魯濱孫那種傷心絕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就有另外一種力量出來阻止我的這種想法,責備我”,表明魯濱孫傷心絕望的同時,內心又在積極尋求一種精神的支柱。如果說在第1段中魯濱孫是憑感情用事的話,那麼在這裡,他開始用理性的頭腦來思考問題了。
面對無法改變的險惡環境,他知道只有冷靜地面對它,而無法繞開它、迴避它。我們發現,魯濱孫能夠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憐,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個人保住了性命,其餘10個人都已葬身大海,對自己來說這當然是一種幸運。
這樣,魯濱孫得出結論說:“當我們遇到壞事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時也應當考慮到更壞的情況。”這說明,此時的魯濱孫已經很好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是生存,還是毀滅?
”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解決了。第3段,魯濱孫進一步論證自己的優勢:有維持生活的充足的東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製造或獲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
這就更值得慶幸。
至此,魯濱孫思考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他儘管落難荒島,生活環境極端困難,然而他以人類特有的理智和辯證的思維,成功地調整了自己,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
人們必須首先吃、喝、住、穿,才能進行……
第4~9段敘述魯濱孫為了生存所依賴的具體物質條件。
第4~5段,魯濱孫既然決定活下去,則要清楚地跟上時間的腳步,即主動把握年、月、日,而不至於過得渾渾噩噩。這兩段詳細敘述魯濱孫計算時間的方式。作者在這裡不厭其煩地寫魯濱孫計算時間這件事,我們由此可以引發一些聯想。
人之所以為人,不僅知道自己是活著的,而且知道是怎樣活著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時間、駕馭時間,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樣活著的一種標誌。魯濱孫來自文明社會,他必然要千方百計利用他已有的知識,主動掌握時間,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於時間之中。
丟失了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是丟失了自我,生存的意義也應該打一個問號了。總之,魯濱孫記錄時間,是為了清楚地瞭解自己是怎麼活著的,可能活多長時間。記錄時間,也表明了魯濱孫對生存下去充滿信心。
第6段,詳寫魯濱孫在船上獲得的許多“價值不大”的東西。其實,這部名著中尚未入選課文的前面部分,已經寫到了魯濱孫從失事的船上搬運物品的情節。但那些都是所謂的“價值大”的東西——“財產”,如食物、彈藥、槍械等。
這裡再提那些小東西,表明魯濱孫決定“細細地”活下去。因為在這種地方,文明社會創造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對他極為有用。第7段寫魯濱孫還缺乏的東西;第8段寫魯濱孫艱難地打造木柵欄圍牆,證明“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第9段寫他每天覓食。
以上給我們展現了魯濱孫日常生活的一角。證明魯濱孫活得實實在在,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人類艱難創造生活的歷程。作者對於魯濱孫的實幹精神是持一種讚頌的態度的。
人沒有精神寄託,靈魂就無所依附,到處漂盪。
第10~12段,作者拋開物質條件,詳談魯濱孫的“精神”世界。主人公進一步調整自己生存的心態。
第10段,寫魯濱孫記日記,深入思考當前的處境。但他宣告記日記並不是為了留給後來的人看(他似乎不相信以後會有人到這荒島上來了),而是為了精神有所寄託,減輕心中的苦悶。而日記中的“壞處”和“好處”,最集中地證明,魯濱孫身上所閃現的理性之光,證明人類的辯證思維的勝利。
假如在課文開頭魯濱孫是匆忙中給自己隨便找了幾條活下去的理由,那麼,在荒島上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到這時是徹底的心平氣和,對自己的想法來一番系統的梳理,極其冷靜客觀地列出了那些“好處”和“壞處”。這無疑為他的生存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第11段,得出經驗教訓,希望世人能夠理解。
第12段,魯濱孫安心於荒島生活。
綜觀全文,沒有生動的故事,主要寫的是魯濱孫的心理變化過程,作者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
二、問題研究
1.從課文中看出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濱孫不是一個隨遇而安、消極待命的人,而是一個意志品質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的人,並且務實肯幹,勤於創造。他的一切行為,特別是他的思考過程,全是積極、主動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機會,創造物質條件,調整生活心態。
要避免學生誤以為魯濱孫是運氣好,隻身落難荒島又得到許多生活用品,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應該充分注意到,魯濱孫並不是在旅遊,也不是在模擬生存挑戰,他遭遇的是真實的海難,他打定主意一個人在島上苦度餘生。他是在克服了極端的孤獨、恐懼、艱苦,經過反覆動搖之後,才終於理智地鼓起勇氣,孤身創業的。
正因為這樣,魯濱孫才讓人敬佩,值得學習。
2.魯濱孫為什麼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這樣活著?
如果換一個人,在這樣的絕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為想到自己一個人在孤島上,遲早都是死,與其餓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殺而死——當然這是一種因為精神完全崩潰後導致的自殺行為。魯濱孫卻沒有這樣做,他說服自己頑強地活著,並打定主意在島上獨自生活一輩子。這需要巨大的勇氣。
從這裡可以看出魯濱孫是一個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他活著,也許並非為了什麼,而僅僅因為自己是一條生命,既然是生命就應該善待它。況且他活得積極,活得主動,活得像個人,活出了人的尊嚴。
像他這樣的人值得活著。
3.如何理解魯濱孫的記日記和閱讀《聖經》及其他祈禱書的行為?
人們記日記往往是為了記錄生活,撫慰心靈。日記總是面對自我而非他人。魯濱孫記日記的行為,表明他作為一個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證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時間的長河裡沒有走失。
西方人普遍面臨的一個精神問題是人與上帝的關係。在這種荒島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這部名著裡多次提到《聖經》及魯濱孫對上帝的祈禱)。有了這個前提,魯濱孫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其實誰都需要有精神支柱,才活得有理由,活得有意義。
4.魯濱孫的自我安慰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什麼區別?這是不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
魯濱孫在那樣的環境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是一種冷靜的表現,是人類理性思維的勝利。他成功地調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態平衡地生活下去。這與阿q的那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不是逃避現實,恰恰正是敢於正視現實的表現。(分析時可以簡單給學生講講阿q的故事。)
5.作品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有什麼好處?
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寫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現“我”的內心世界,這就更具真實感。閱讀時,好像不僅作者就是“我”,連讀者也變成了**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稱的好處是**情境顯得更為真切,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縮小了。
作者寫魯濱孫的遭遇用第一人稱來寫,通篇都是寫“我”遇難荒島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而讀者有時簡直覺得變成了魯濱孫本人,在荒島上生活;或者是魯濱孫在孤島上生活的惟一目擊證人。用第一人稱敘述,可以十分詳盡地描寫魯濱孫的心理活動。這就大大加強了**的真實效果,讀來興味盎然。
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1.簡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課:
1、節選自( ),作者( )
2、是她那對世界( )的愛豐富了我,是我充滿了( )的力量以應付( )的生活的。
3、你覺得外祖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一課沒什麼難的,考試也都不怎麼考)
第二課:
1、作者是按( )順序描寫魯迅的?
2、將《一面》擴充為完整的句子,其中必須有包括與《一面》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默寫“這件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至文末如果有問題再問,樂意奉陪
人教版語文7年級下冊第22課課後習題解答
3樓:匿名使用者
從課文出發,聯絡生活體驗,正確、辨證地面對生活的不幸與挫折,從而養成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4樓:匿名使用者
去買一本《三點一測》,什麼都有
七年級下冊語文22課參***(人教版) 10
5樓:天外飛仙
不好意思,你說的書本,我們沒有,想幫助你,也是沒用啊!
你這多嗎?可以的話,打給我們,那樣子我們才可以幫助你,對吧!
6樓:角落畫寂寞
七年級下冊語文 配套練習冊 第22課 在沙漠中心 答案 急用啊 謝啦
人教版初一下冊語文第22課在沙漠中心課後題答案
7樓:gogo芬
痛苦-絕望-平靜-樂觀(我們是今天才學,老師沒講其他的,不好意思)給你詞語意思
幻影:幻想中的情景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捲土重來: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芸芸眾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般也用來指眾多的平常人希望採納!謝謝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22課課後題,急求
一 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秦王要求 易地 有怎樣的用心?2.秦王是怎樣恐嚇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應秦王的?此題意在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1.秦王要求 易地 肯定是包藏禍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堅決不答應。具體答案依學生見解,不求統一。2.參見 課文研討 二 下列各組劃線的詞各...
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6課課後題答案
我只會第二題 2.1 老漢是個心繫群眾 臨危不亂 先人後己 不徇私情的人。2 當人們跌跌撞撞地擁到木橋前時,老漢先來到木橋前等人們,從這裡能看到老漢心繫群眾 面對洪水,人們 你擁我擠 瘋了似的 亂哄哄 而老漢 不說話,像一座山 這裡可以看出老漢臨危不亂 從在組織過橋時,老漢號召 黨員排在後面 看出老...
人教版6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第13段仿寫
人生的道路崎嶇漫長,不是一帆風順的,每當我遇到困難時,就會想到桃花心木,引導我在崎嶇的生活道路上努力攀登。六年級下冊語文書13課仿寫第三段 春季,鄉下人家門前有各種各樣的花 桃花 梨花 月季花等等這些美麗可愛的花兒,都爭齊鬥艷。你瞧瞧 這些小小的桃花,慢慢地抬起它們那害羞的臉蛋,像乙個個年輕美麗的姑...